[1] 修道就是要“倒过来”——什么意思呢?即是“好事给他人,坏事予自己”。舍弃小我,完成大我。
[2] 修道人切记!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,这样会纠缠不清,令你堕落。
[3] 修行就是要“养拙”,“拙”就是很笨的意思,修行要越笨越好,笨得什么也不知,一点妄想也无。
[4] 我们修行,群居防口,独坐防心。
[5] 吃苦是了苦,享福是消福。
[6] 真正修道人,“举动行为管自己,行住坐卧不离家”。不要做镜子,专照人家,不照自己。
[7] 有所执著,就是人心。无所执著就是道心。
[8] 欲要人不死,先做活死人,现在把自己当作死了一样,也就是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
[9] 切记!不要一天到晚,想神通,想开悟,那是修道的绊脚石。
[10] 我们在修道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“不争”,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,争是争非。
[11] 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,不狡辩,不谈是非。
[12] 修行更不要争权夺利,争做领袖,支配别人,在师父前求表现。
[13] 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……修行人的秘诀,就是要少吃,为什么?因为少吃少生欲念,少欲就能知足,知足就能常乐。
[14] 凡有所求,即是污染。
[15] “一切是考验,看你怎么办?睹面若不识,须再从头炼。”……可是我们一到考验的时候,往往就考不上,就落选了。
[16] 修行人,主要能忍骂、忍打、忍冷、忍热、忍风、忍雨、忍饥、忍渴。
[17]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,念佛,念咒……都不要贪求快,你想很快成功,就是一种贪心,有了贪心,就障碍智慧、灵感与自性光明。
[18] 舌有说法的功德,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,若是不说法,而说是非,或说邪言邪语,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。
[19] 忍是无价宝,人人使不好,若能会用它,万事都能了。
[20] 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,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,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,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,总而言之,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。
[21] 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,要知足,要能忍,但这个无上妙法,人人都把它忽略了,所以不争、不贪就能福寿无边,你要是争、贪、搅、扰,就罪孽不少,要想出离三界,也是无有是处的。
[22] 就算活到几百岁,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,没有掉舌头的,舌头就因为它软,能忍辱,所以忍辱的力量最大。
[23] 我们人不能挨骂,若有人骂我们,我们能受,这就是有德行。
[24] 布施于人,就等于布施自己,功德是不落空的。
[25] 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?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,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?就在佛、法、僧三宝面前种。
[26] 你念佛,佛也就念你,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,这叫感应道交,这才是老实念佛。
[27] 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。
[28] 持名念佛就像拿著东西似的,总也不把它放手,故天天都要念:南无阿弥陀佛。
[29] 我们这儿一念佛,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。
[30] 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,念一句佛,虚空里便有一道光明,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,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,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,把污染、暴戾、灾难的空气改变过来。
[31] 每一个出家、在家学佛的,不要以贪心来学佛,不要以争心来学佛,不要以向外驰求的心来学佛,不要自私自利的心来学佛,也不要打妄语,不要说我有世智辩聪,可以说得天花乱坠,地涌金莲,这是没有用的,所以必须要躬行实践。[32] 这个“肉”字,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,吃肉的人在外边还是个人,被吃的人已经变成了畜牲了。吃肉的人与被吃的人就有一种关系,解不开冤结,互相罩著。
[33] 古人说:“君子造命”。有道德的人,正人君子,是可以改造命运,超出命数之外。为何不吉祥,就是心里不吉祥,种下恶因,当然有恶报。若能改过从善,便可趋吉避凶。
[34] 吃斋是活着吃亏,因为未能满足美食之欲,不能享口福,可是若不吃斋,吃了很多肉,死后便要到地府算账。我是凭良心向你讲真话,大家不要贪口欲,贪享受,死后就不会上大当。
[35] 为什么人那么暴躁脾气大?就因为吃肉,因吃肉会增加欲念,使人瞋恨,没有慈悲。
[36] 贪求名,就被火烧死,贪求利,就被水淹死,这是水火二灾。再贪求荣华富贵,就会死在风里。
[37] 若好色,肾就会有病,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,脾气大,肝就会有病,生恼怒,肺就会有病,尽怨人,脾就会有病。[38] 我们学佛就是不恼害别人,故佛教徒要吃素,因为吃肉会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。
[39] 爱吃好东西,这里头都有一股冤业牵着。令你欢喜牺牲其他生命而来补助自己的生命。
[40] 所谓“见吾过者是吾师”。能说出我们毛病的这个人,就是我们的善知识,应该感谢他,不可仇视。
[41] 你有过,若不能改,那过是永远存在的,你若能改过自新,罪就消灭,没有了。
[42] 善人不怨人,怨人的人就是恶人。
[43] 绝对不发脾气,这是最主要的关键,不发脾气,就有智慧,只爱发脾气的人,多数是愚痴,无明很重,没有涵养的功夫。
[44] 学习佛法,目的为求智慧,是一天比一天有智慧,不可一天比一天糊涂,有的人越学越贡高,越学越我慢。
[45] 不应该占方便,硬要去占方便,这是亏本,若本应占方便,而不去占方便,这就是存款。
[46] 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,这种人也很聪明,可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,因为聪明,就帮助自己做了很多糊涂事。
[47] 佛教的宗旨,是人人可成佛。现在众生是我们过去的父母,是未来的诸佛,如果对众生发瞋恨的心,等于瞋恨父母和诸佛,成为大逆不孝之人。 [48] 大公无私的便是正法,若是自私自利的便是邪法。
[49] 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,不是自己的家乡,应该赶快回到自己的本来的故乡,与诸佛菩萨为伴侣,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,都在等着我们,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。
[50] 舍不了死,换不了生,舍不了假,成不了真。
[51] 无私无我,大慈大悲,愿将法界众生所有一切苦难皆与我一人代受。
[52] 一切法皆是佛法,皆不可得,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说法,都在讲经,我们把每一个人自己那一部经念好了,背熟了,不要错因果,那是真经、真典。
[53] 你尽看人家不对,就是自己有苦,你若没有苦了,见到谁都是佛。见到人人都像佛似的,很简单,很浅显,就是你做不到。
[54] 真正的快乐是无求的,到无求处便无忧。你无所求,这才是真正的快乐,真正自性的稳定、平安。
[55] 在万佛圣城,谁也不可给人戴高帽,说此谄媚流俗拍马屁的话。
[56] 修道的敌人是谁?非魔王,而是自私心,若用自私心,万事无成,就算有成,也属虚妄。
[57]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,凡事要小心谨慎,不能随便毁谤他人。
[58] 谁能不发脾气,谁能对佛教的道理相应,谁就能很顺利地成佛。
[59] 我们人都是舍本逐末,把修行放在第二位,把赚钱放在第一位,把根本的道理忘了,在末梢上用功夫,你赚钱,只能维持你的生活,学习佛法是养你的法身慧命,增长你的智慧。你应选择一部经,对机,你就研究下去,不要天天只挂着去赚钱!
[60] 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想,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。
[61] 财欲令人颠倒,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这是地狱五条根,可是我们人人都把这个根扎得深深的。这个善根他不往深的扎。财色名食睡这五条根,他往地里头扎啊!扎了觉得还不够深,还往地里头扎。
[62] 谁对自己不慈悲,或不讲道理,都是自己的善知识,能逆来顺受,对横逆能处之泰然,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。不要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动了,你要修得不动,能忍人所不能忍,这才是真功夫,否则还须从头练起。
[63] 修行要天天保持像个称似的,平衡下来,怎么叫平衡下来呢?平衡就时时都平平静静的,自性一点波浪也没有,这就是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。
[64] 我们学佛法的人,首先要去脾气,你脾气若不去,学多少佛法,都是种修罗因,将来结修罗果。
[65] 修道人,要行所无事,积功累德,不可执著。
[66] 学佛的人,先要学吃亏,不占便宜,任何事物都要舍离,因为能舍方能得。
[67] 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。但境界来了,就忍不住,无名火高三丈,将多年所积聚的功德,****一干二净。
[68] 念不生气的经,念不骂人的经,念不发脾气的经。有这三种经,很快就成佛了。
[69] 发脾气是恶,不发脾气是善。
[70] 肝中若无火,何病都能躲。即此妙伽陀,亦被置高阁,娑婆诃!
[71] 你要知道“名利”两个字,把世界上所有人都害死了。
[72] 有脾气的人就是苦,没有脾气的人,就是快乐。有脾气的人,就有烦恼,没有脾气的人,常常欢喜,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。好像人生种种病,为什么生呢?因为有脾气,一切事情不顺利,为什么?也因为有脾气。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,一切时,一切处,都是快乐的,都是平安的。
[73] 魔是四面八方来考验,在人我是非,喜怒哀乐上用功夫,魔便乘虚而入。
[74] 我所懂的知识是什么?就是多吃亏,不占便宜,你若真明白了,便知道吃亏即是占便宜,占便宜就是吃亏。
[75] 各位注意!凡是从外来的境界,不要注意它,不是理会它,听其自然,不随它转。
[76] 愁一愁,地狱游一游。笑一笑,就老返少。哭一哭,地狱有个小黑屋。
[77] 要学好,冤孽找,要成佛,先受魔。若不想学好,则冤孽不会来找,愈想学好,冤孽愈来找,欲把债务算清。
[78] 福不可享尽,享尽就没有福了,苦可以受尽,受尽就没有苦了。
[79] 你们谁也不要终日闷闷不乐,愁眉不展。凡事要看得淡泊,如梦如幻,应该轻轻松松地处之泰然。世上一切皆是虚妄,只要尽自己本份就好了。
[80] 不要尽管他人闲事,所谓他不好,他不对,不要只看他人的错处,应除掉自己心中的妄想。
[81] 房要小小的,钱要少少的,人要好好的,业要了了的。
[82] 人能孝顺父母,就是天地正气存在,不孝顺父母,天地间便充满邪气。孝顺父母要诚心诚意的,念兹在兹的,毕恭毕敬的。对于父母要恭恭敬敬。父母就是堂上****,所以人能供养父母是最幸运的一件事情。
[83] 电视摆在每个家庭里,等于是一个无形的妖怪,把小孩子教坏了,把他们的精神也吸去了,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多,受这个毒素却比什么都深。
[84] 你们一天不发脾气,就是一天的修行,十天不发脾气,就是十天的修行。你们要发脾气,就是没有修行。
[85] 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,宇宙是我的身体,虚空是我的大学,我的名字了无形相,慈悲喜舍是我的功用。
[86] 事情来了,应付一下,不要存攀缘的心,事情去了,不留痕迹,心净如洗。要晓得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。明白之后,依法实行,才是真正懂佛法。
[87] 切记!切记!无论做什么事,要有始有终,不要为外境所动摇,而退失自己的志愿。发愿立志如金石,不要为逆境和不如意所动,而忘失菩提心。
[88] 修道人绝对不可动肝火,一切忍于心,所谓“无明火烧功德林”。大家千万记住这一点。
[89] 要是有人骂我,你要向他叩头。无论谁毁谤我,不要为我辩护。
[90] 若遇到是非人,专造你的谣言,无论如何冤枉你,说些无中生有的话,要忍!这是往昔的业债,今生来讨债,不可抗债不还。债还清之后,自然海阔天空,无烦无恼,无忧无虑。
[91] 自大就是臭。臭气熏天,谁敢接近你,大家都掩鼻而过,不敢接近。
[92] 我们要养气,不要生气。
[93] 相会是有缘人,何必争争吵吵,多没有意思。
[94] 脾气大的人,一天到晚好像头顶上冒烟,气冲冲的,这是缺德之表现。
[95] 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,什么要诀呢?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,保持镇静,不可紧张,将生死置于度外,一心念观世音菩萨,一定会化险为夷,度过难关。
[96] 所谓“不生烦恼莫疑心,总要管己少客人,多认不是少争理,安然清净智慧生。明心没有碍难事,见性哪有忧愁心。佛光不是不普照,忧思恨怨心搅昏”。能按照这几句话去做,一定得到特别的感应。
[97] 诵持《大悲咒》的功德,不但能退盗贼,更能消除百病,平诸魔难,所以我们应该诚心诵持。
[98] 做父母是还债,做子女是讨债,众生都不明白,还以为这很好玩的。
[99] 无论什么人有何病痛,都有冤业债主来找你,为什么人生病?它也是给人说法,叫你能知这身体是苦的,生老病死苦,随时都会来找你,给你打一个电报,打一电话,或给你一封信,告诉你,不单病,将来还会死。
[100] 我们修道人,要用电波把空气消毒,什么是电波,就是静坐。从静坐中放出的智慧光,这个智慧光就是电,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,有杀菌的作用,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,这叫电疗世界之病。
Wednesday, September 22, 2010
Friday, September 10, 2010
十善業道經大意
十善業道經大意
淨空法師講述
甲、認識佛教
乙、十善業道經大意
淨空老法師於公元兩千年七月一、二日,在馬來西亞.古晉室內體育館講述。後於兩千零二年十二月鑑定此講錄。
甲、認識佛教
諸位大德、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:
今天,我們有緣在這裡談談佛法,希望對佛法有所認識,以便於學習,真正達到學佛的效果。
佛教是兩千五百多年前,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創辦的。在後漢永平十年(公元六十七年),佛滅度六百年後,佛法由印度的高僧傳到中國,即為朝野所熱愛。
早期的佛教是「佛陀教育」。唐朝以後,佛教分為「宗門」和「教下」。宗門專指禪宗,教下通指其他宗派。中國的大、小乘佛法總共有十個宗派。小乘有成實、俱舍兩宗,在唐末已衰微而不復見。大乘有天臺、華嚴、法相、三論、淨土、禪、密、律八宗。這是佛法本身的「宗」與「教」,與現前「宗教」的定義完全不同。
宗門與教下是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,最大的差別,在於教下依據佛的經典。教下就像讀書,有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由淺而深,循序漸進,慢慢地把自己的德行、智慧、境界提升。宗門則像天才班,不須依據經典,七、八歲就念研究所,不是普通人所能學習,要「上上根人」才有能力。宗門的特色是「悟後起修」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後,才起修行。這是佛門中,宗、教概略的情形。
釋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,不是神,也不是仙。菩薩也是人,也不是神仙。「佛」是什麼意思?我們要清楚這些名詞術語的定義。佛是古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,意思是「智者、覺者」。換句話說,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覺悟了,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」,這個人就稱之為佛。「菩薩」也是梵語的音譯,意思是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在求覺悟者」。菩薩也有相當程度的智慧和覺悟,但還沒圓滿,若圓滿即稱為佛。把這些名詞搞清楚,我們才曉得:原來佛、菩薩、辟支佛、阿羅漢,都是佛教學位的名稱,就像學校的博士、碩士、學士等名稱。佛教的最高學位是佛,其次是菩薩,再其次是辟支佛,最低是阿羅漢,總共四個學位。
《無量壽經》裡有一句話非常值得讚歎:一切皆成佛。這是什麼樣的心量?諸佛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,都和他一樣,不能不如他。這「一切眾生」當然包括我們在內,這是佛教終極的目標。佛希望每個學生都拿到博士學位。佛與一切眾生平等,所謂:「生佛平等。」注意「生、佛」,不是「佛、生」,佛把眾生的地位抬上來了,眾生第一,佛在下面,眾生與佛平等。我們應當發奮努力,不辜負佛真誠的教誨與期望。
世尊的教學超越國土、族群、宗教,有教無類。只要肯跟他學,世尊都熱情教導,從沒拒絕過一個求教者。《論語》記載:孔老夫子教學生,若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」,老夫子就不教。換句話說,孔老夫子希望教學的對象聰明,一點就通,他才歡喜教,如果告訴你一個原則,你不能活用和貫通,夫子就會把你放在差一等的教學。佛不如是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。」不但當年如此,生生世世,什麼時候你發心學佛,佛就有應。眾生有「感」,佛就有「應」。
佛是什麼人,什麼身分,什麼地位?用現代話說,釋迦牟尼佛是一位「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家」。我們做為佛的弟子,也必須肯定自己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。工作分兩類:一是講經教學的「弘法」工作,一是在世間推行佛陀教育的「護法」工作。護法好比學校的創辦人、董事、校長、行政人員,弘法好比學校的教員,每天給大眾授課。教、職員要辨別清楚,弘、護要密切合作,兩者缺一不可。古時的叢林寺院,都是佛教教學的場所,每天上課八小時,另外,有八小時的修行,將課堂裡所學的理論與方法,落實到生活、工作、處事、待人、接物中。佛法不尚空談,佛法重實質與效率。
民國十二年(公元一九二三年),歐陽竟無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學(現稱南京師範大學),做過一次震撼佛教界的講演,講題是:「佛法非宗教、非哲學,而為今世所必需。」他舉出許多例子,證明佛教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學。那佛教是什麼?佛教是「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」,我們要把佛教的本質認識清楚。
佛教變成宗教,是在清朝中葉嘉慶以後。因為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盛世時代,佛法依舊是教育,可見得它變成宗教不過是最近兩百多年的事。今天,若說佛教不是宗教,就說不過去,因為佛教確實已變成了宗教。現代的佛教總共有五種形式同時存在,我們必須能夠把它們辨別清楚。
第一種、釋迦牟尼佛的教育。這是傳統的佛教,現已很少見。
第二種、宗教的佛教。把釋迦牟尼佛與諸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,已經捨棄教學。
第三種、邪教的佛教。這是最近半個世紀才發生的,它的迷執很深,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第四種、哲學的佛教。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都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研究。可是,他們不能得到佛法「斷惡修善,破迷為悟,轉凡成聖」的真實利益。為什麼?方向錯了,所以達不到目標。我跟方東美老師學哲學時,他把佛經介紹給我,還告訴我:「佛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。」他以哲學的眼光看佛法,一生鑽研不懈。
第五種、作秀的佛教。法師帶著一群弟子表演,唱歌跳舞,非常熱鬧,中間法師出來講幾句話,講十幾、二十分鐘,觀眾聽了也未必懂他在講甚麼。
我們究竟學習哪一種佛教,自己要清楚:我們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。
佛究竟教我們什麼,我們又跟他學什麼?我想每位同學都關心這問題。佛在一切經論中所說的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謂的「諸法實相」。這四字淺言之,就是「宇宙人生的真相」,可分成三大類。
第一類、人與人關係的真相。我們的生活不能脫離人群,那人跟人關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。
第二類、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真相。我們不能離開大地和物質環境而獨立生存,所以必須要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。
第三類、人與天地鬼神關係的真相。可能你會說:「你迷信,怎麼講起天地鬼神?」現代科學家肯定:空間是多維次的。不同空間的生物,就是佛經中常講的「十法界」,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「天地鬼神」。我們不要被名詞術語蒙蔽了,必須要瞭解術語的真正含義,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。
這部經上也說:「一切眾生,心想異故,造業亦異,由是故有諸趣輪轉。」十法界的依正莊嚴,起於一切眾生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今天,科學家還沒研究出空間為何多維次,很可惜他們沒讀佛經,他們如果有緣讀佛經,我相信會比我們早開悟,他們很聰明。佛講,多維次的空間是一切眾生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造成的,所以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不就突破了嗎?
突破空間維次,佛家用「禪定」。禪定就是「離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。禪定真實的意思,是《楞嚴經》的一句話: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」心定就能轉境界,突破空間維次,擴大生活空間。隨著定功的淺深,突破的層次多少不一,到佛果位,層次全部都突破了,就能圓滿的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等覺菩薩還有一層沒有突破,所以瞭解還不究竟。這是從理上講,要深功夫才做得到。
從事上講,我們凡夫能做到的,是在生活當中,行、住、坐、臥,心有主宰,不為外境所轉,如經典所說: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」這樣的禪定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: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禪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打坐,那只是初學禪定的一個方法。
世人大多生活在煩惱、憂慮,甚至恐怖之中。我們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誨,就能「常生歡喜心」。佛法的生活是高度的藝術,充滿了「真、善、美、慧」。也許有同學問,在現前社會,能落實嗎?肯定能落實!現在,我們將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的重點介紹出來,諸位如果懂得怎樣學習,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。所以,佛教正如歐陽大師所說:「是人生之必需。」
佛經明白的講述真相,我們聽到了也點頭,但就是沒能把它證實。必須實證,學業才算完成。佛所講的話,我們能「信、解、行、證」,到「證」才有真正的受用。「證」一定要通過「行」,而「行」就是試驗。經論中所講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如果不通過試驗,怎能證明?通過試驗證明,是科學的教學法。科學家說佛教是迷信,不能怪他們,想想他們講的也很有道理。我們今天展開佛經,是會念,但不懂意思。佛所說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我們完全沒有落實,也沒有試驗,這不就是迷信!所以佛教變成了宗教。
宗教如果不回復教學,決定不能解決問題。佛教如是,其他宗教又何嘗不如是?我接觸的宗教很多,他們的經典我都讀。讀後我才明瞭: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者,和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。可是,他們在早年就已變成了宗教,變成宗教的時間比佛教還久,這是我們必須要覺悟到的。
佛陀教育的宗旨是「孝親尊師」。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,世尊教導我們修學「淨業三福」。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教化眾生的大根大本。第一福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」佛教由此教起,也在此地圓滿。
乙、十善業道經大意
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是釋迦牟尼佛在龍宮講的,當機者是龍王。當然,龍王與我們處在不同維次空間,事實上也確實有龍王。可是,我們還要懂得佛表法的意思。佛沒有一句假話,也沒有一句廢話,句句皆真實。佛依二諦說法:隨順真理說「真諦」,隨順眾生說「俗諦」。佛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說真諦少,說俗諦多。說俗諦,大家好懂,於是佛用俗諦的方法來表顯真諦的真理,這種高度的教學和說話藝術在佛經中處處可見。
「娑竭羅」是梵語,意思是「鹹水海」。大家都知道,海水苦。於是,我們就明白,佛其實是形容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,生活在苦海中。娑竭羅正是形容「五濁惡世」。龍代表變化,在這個世間,人情世故變化無常,我們從早到晚,妄念就是止不住,一會兒歡喜,一會兒憂愁。你仔細省察一下,在這十二小時中,你產生了多少次的變化?龍代表「苦海中多變的眾生」,佛用這句話警覺我們。如果說「苦難社會裡多變的眾生」,我們聽了會難過,以為釋迦牟尼佛在罵我們,而佛說「娑竭羅龍王」,我們聽了卻很歡喜。可是,自己要曉得,佛其實是在說我們。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佛說:
【經】一切眾生,心想異故,造業亦異,由是故有諸趣輪轉。
我們每個人的觀念思想不一樣,因此造業就不相同,六道輪迴以及人間種種苦樂果報由此而生。接著,佛再進一步講:
【經】汝見此會及大海中,形色種類,各別不耶?如是一切,靡不由心,造善不善身業、語業、意業所致。
這正是《華嚴經》所講的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這個道理很深,但確是真理。諺語所謂: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」每個人的面貌不一樣,是因為每個人心裡所想不一樣,假如兩個人的面貌相同,可知這兩人的思想、德行、嗜好都大致相同。由此可知,六道眾生的相貌決定不同,而阿羅漢的相貌也大都不相同。菩薩的相貌很接近,因為他們煩惱少,心地清淨,但仔細看,也會有不同的地方,不仔細,則好像都相同。到成佛,心裡一個妄想都沒有了,「佛佛道同」,相貌就完全相同。有同學問我:「法師,您說佛的相貌完全相同,可是我看到的很多佛像都不同,這是什麼原因?」佛像是人造的,不是佛本來的相,人心不同,所造的佛像面貌自然不同。
【經】而心無色,不可見取,但是虛妄,諸法集起,畢竟無主,無我我所。
這是很深的道理,是隨真諦而說的事實真相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是把心法、色法,也就是精神的世界、物質的世界,真的看破了。「看破」是徹底明白,明白後,當然「放下」。放下什麼?放下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這幾個字大家好懂,如果用佛經的術語,妄想是「無明煩惱」,分別是「塵沙煩惱」,執著是「見思煩惱」。我們初學佛法,就從此地入門,學看破和放下。
佛又告訴我們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合起來看,能得的心不可得,所得的一切法也不可得,能、所俱不可得。初學的同學聽到,認為「佛教怎麼這麼消極?」其實,這不消極,這是真正積極,因為知道一切皆不可得,所以自私自利的根就拔掉了。念頭一轉,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價值,就是為眾生服務。為自己,一樣都得不到,所謂: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」為眾生,才能得到圓滿的虛空法界,因為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」
一般人都覺得講因果很消極,其實這觀念錯。真正明瞭因果才會真積極,佛法所謂的真精進。因果之不空,乃因果有三種現象不空。第一、因果轉變不空,因會變成果,果又會變成因,剎那剎那在轉變。第二、因果相續不空。第三、因果循環不空。有智慧的人明瞭後,就會「應修善業」。這是真精進,積極為社會大眾造福。
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,沒有一天休息過。現在有許多國家,五十幾歲、頂多六十幾歲就退休了,我今年七十四歲還沒退休,還天天在講經教學,你若說學佛人消極,那我早該退休了。諸位仔細翻《大藏經》,從頭到尾有沒有「退休」兩個字?佛菩薩教化眾生,隨類現身,隨機說法,永遠沒有休息,永遠沒有退轉。佛教菩薩修「精進波羅蜜」,哪會退轉?消極或退轉都不是佛法。其次,佛說:
【經】汝觀佛身,從百千億福德所生,諸相莊嚴,光明顯曜,蔽諸大眾。
這句是教我們細心觀察,佛的大圓滿智慧與福德相是「從百千億福德所生」。菩薩的「妙色嚴淨」相,也是由「修集善業福德而生」。乃至於世間國王、大臣、大富長者的端正莊嚴相貌,都是由修集福德所生,一般沒有福德的人,都不能跟他們相比。我們要懂得這個因果道理。我們想過大圓滿的生活,不修福積德,怎能成就?
世間修什麼樣的福報最殊勝?佛告訴我們:捨己為人、為社會、為眾生、為正法久住,這個功德無比殊勝,福報也就無與倫比。問題是,我們要能相信,要肯幹。
許多同修在經典中讀過這些經文,也聽過這些講解,可是就是做不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他們懷疑:「如果我辛苦賺來的錢布施掉了,明天誰布施我?我今天供養別人,明天誰供養我?」於是猶豫不決,不敢去做,佛陀的教誨就永遠不能實現。我們看到古書上的記載,古時候有人做,但我們不敢相信,恐怕這些書大概是勸人為善的,未必真有這樣的果報。
這幾年,我們在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」做了一個實驗。我們真幹,決定沒有懷疑,沒有畏懼,佛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照做。做了之後,果然有效,而且殊勝。這兩年來,東南亞遭受經濟風暴,每一個行業的收入都減少了一半,許多還面臨破產,佛門也受了很大的影響,一般寺院道場的收入也少了一半。可是,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不但沒有受到影響,收入還月月增長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把佛陀的教誨證實了!只要你認真努力去修因,果報自然來,你修財布施,你一定得財富,錢財自然源源不斷而來。
我們與許多宗教接觸,常在居士林聚會。他們對居士林感到非常驚訝:「你們的錢從哪來,怎會有這麼多?」
李木源居士答覆得好:「我們有後台老闆!」
大家就追問:「老闆是誰?一定是個大富長者。」
李居士告訴他們:「我們的老闆是阿彌陀佛,我們完全聽從阿彌陀佛的教誨。」
阿彌陀佛怎麼教我們?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,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教誨。我們接受佛的理念、教訓、方法,全心全力修財布施,所以財富源源不斷而來,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。我們也修法布施,所以居士林上上下下都有智慧,每天至少有一千多人活動,都沒有爭論,歡歡喜喜,見面時都帶笑容,所以到那裡參觀的人皆歎為稀有!真正做到了「人和」。我們對於貧、老、病、苦的人,都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,這叫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財富、智慧、康壽三種果報都非常明顯,這就證明佛陀的教法真實不虛,我們不應再懷疑。這是團體興旺的例子。
至於個人福德的例子,我們看李木源居士。李居士在十一年前得了癌症,癌細胞擴散到內臟的幾乎每一個部位,醫生說他的壽命僅剩三個月。他在這個時候勇猛精進,萬緣放下,一心一意為佛教服務,到居士林做義工,等待往生。他已經等了十二年,還沒往生,再去檢查,癌細胞沒有了!這是把業力轉變成願力,所以他是「乘願再來」身,他的「業報身」十年前早已結束。我年輕的時候,一點福報都沒有,看相算命的人都說我短命。學佛之後,我認真努力學習,依教奉行,結果命運改過來了。
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身叫「業報身」,我們每個人,到這個世間來,都是為了酬償業報而來。但是,聰明人遇到佛法,就應當把業報轉變成願力,這就是佛家常講的「乘願再來」。不是死了以後再來,就在今生,要懂得轉變。如何轉?從前念念為自己,現在把這個念頭斷掉,念念為社會、為佛法、為眾生,為別人超過為自己,以願力超過業力。這個念頭轉過來了,就叫乘願再來。
你們想想,人家能轉,我們為什麼不能轉?念頭一轉過來,就得大自在,前途一片光明,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把握,多麼快樂!世間人都怕死,但是修行人絕不怕死,因為他們明白,了脫生死,就不受後有。所以,修行人決定是隨願往生,心中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,念念都與世尊的這一段教誨相應。
千萬不要像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所說的: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,無不是罪。」若真如此,你所感得的果報是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因果的轉變、相續、循環會愈變愈差。凡是往下流轉的,都是不懂因果的道理,才造作罪業。真正通達因果,要愈轉愈殊勝的人,沒有不斷惡修善。
具體的教學,無過於《了凡四訓》。《了凡四訓》流通得很廣,是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所提倡。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建立的蘇州「弘化社」,印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的份量最多。我看這三本書的版權頁,每一版至少兩萬冊,多則五、六萬冊,他印了幾十版,概略的統計,印了超過三百萬冊!老和尚是淨土宗的一代高僧,一生中所有信徒對他的供養,全都用在印經,不做別的事情。為何不流通佛教經典?「弘化社」佛經數量印得很少,每版一、兩千冊,最多三千冊,三千冊以上的很少。這三本書都不是佛經,為什麼印的數量這麼大?這引起了我的省思。
我認真反省,才瞭解祖師的用心良苦。要救佛教,要令佛教徒都能得到佛法真實的殊勝利益,應當從「深信因果、斷惡修善」開始。《了凡四訓》對於因果的理論與事實,說得非常透徹,所以印祖一生大量推動。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,以及《安士全書》前面的「文昌帝君陰騭文」,幫助我們認識「種善因決定得善果,造惡業肯定有惡報」,勉勵我們斷惡修善。善惡的標準就在《感應篇》與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。這兩本中國古德寫的書都不長,《感應篇》一千多字,《陰騭文》七百多字,沒有佛家的戒律術語,我們讀起來容易理解,而且親切,很有受用。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教我們怎樣積德修善,可以做為《感應篇》的總結。
【經】汝今常應如是修學,亦令眾生了達因果,修習善業。
不但我們自己常應如是修學,而且要幫助社會大眾了達因果。了是明瞭、達是通達。了達因果的目的,使人人懂得斷惡修善,不必等人勸勉,自己會發心修學。佛接著囑咐我們:
【經】汝當於此,正見不動。
這句話非常重要。人不能沒有正知、正見,就是你的思想、見解要純正,不能有偏邪。有偏見邪見,行為就偏邪了,造作許多過失而不自知。正知正見要靠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才能建立,所以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。
今天社會,會變成這個樣子,就是知見不正所造成的。第一個不正的知見,是「男女平等」。男女本來是平等的,但現在所講的「男女平等」反而不平等。本來,男人有男人的事情,女人有女人的事情,平等的。以佛家的比喻來說,男人弘法,女人護法。但是,現在社會要「平等」,女人要做弘法,逼著男人做護法,結果弘、護都敗,兩敗俱傷。今天的社會,沒有聖賢出世,是因為沒有賢妻良母,所以印光大師說:「要世界太平、社會安定、人民幸福,這個大權操在女人手上。」女人真能相夫教子,就應該教兒女作偉人,不需要自己去做。自己去做,兒女反而不能成才。所以,喊「男女平等」,其實是破壞了真正的男女平等,這是錯誤的知見。
儒家教導我們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」平天下就是「世界和平」。世界和平是建立在國家政治的穩定上,國家政治的穩定寄託在家庭的美滿,而家庭的美滿寄託在夫婦的和合。所以,夫妻若不和,世界就沒有和平。
我常比喻:世界就像人的身體,國家像身體上不同的部位,家庭是身體的細胞,夫妻是細胞的核心。夫妻不和,細胞就壞,如果身上壞的細胞多,人就活不成。現在,離婚率這麼高,社會活不成了,所以人家才說會有「世界末日」。夫妻失和,導致離婚率高,是世界末日的第一個因素。要挽救世界,就要夫妻好合。男女為什麼會結成夫妻?因為,結婚前,都看對方的好處,沒看到缺點,樣樣都可愛,結婚後,天天看對方的缺點,一點好處都沒有,這才搞壞了。
佛在此經教導我們:「晝夜常念、思惟、觀察善法。」怎麼落實?夫妻倆每天專看對方的善,專想對方的善,專念對方的善,檢點並改正自己的不善,就永遠和合,白頭偕老。迷與覺、正念與邪念,分別就在此地。一念正覺,不但一生幸福,家庭美滿,而且社會和諧,國家長治久安,世界和平,一念錯誤,夫妻不和,家庭破裂,就造成社會動亂,世界失和。所以,離婚的人都要墮地獄,因為他們把世界和平破壞了。
結婚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,它關係到整個世界。古時候,兩個人的結合,講的是道義,不是感情。要顧及整個社會的安定和平,常常看對方的好處,並反省自己的過失。別人永遠沒有過失,過失永遠在我自己,你能夠這麼想,就叫「正知正見」,你才懂得常生歡喜心,廣修福田。
佛家講的「福田」,正是從正知正見而生。我們出家人穿的衣服,叫「福田衣」。去年,在北京歷史博物館,陳列有山東青州出土的一批佛像,是北魏時代所造的,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。我看到毘盧遮那佛身上披的袈裟,有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圖案,上面是佛,下面是地獄。我才明瞭:「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身,就是福田。」袈裟上的每個格子大小一樣,代表「平等」。這麼多的格子代表不同的國土、族群、宗教、文化,表示了「合一切眾生之異同在一身」,就是清淨法身。不同的國家、族群、宗教,是一個「我」、一體,絲毫差別都沒有。這念頭就生無量無邊之福,所以福田從自心生。這件衣服裹在身上,就表示: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、是一個我、是清淨法身。了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我是一、不是二,大慈悲心由此而生。
有許多同修問我:「法師,你與各個宗教往來,還幫助他們,這個思想從哪來,你為什麼這樣做?」這個思想是從《華嚴經》來,是佛教我們這樣做的。我是佛弟子,佛教我怎麼做,我就應該怎麼做。我們這件衣服,這一格是佛教,那一格是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,統統是一家!我不幫助他,誰幫助他?迷了自性才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覺悟之後就是一家。我們幫助他們就是幫助自己,不幫助別人就是害自己。宗教中講的愛,如「神愛世人」,是要世人知道:「愛世人才是真正愛自己。」不愛世人,不曉得積德修福,一生不善的行業,來生墮三塗,是自己毀滅自己。真正自愛的人,一定接受聖賢的教誨,把自己的境界提升,升到天堂,乃至極樂世界。
佛弟子心地清淨、平等、真實,看世、出世間一切法都平等,個個第一,沒有第二。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,每一位善知識的成就都第一。《楞嚴經》二十五圓通章,二十五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自己的修學法門,個個都說第一,沒有說第二的。個個都第一,這就健康。像我們身體,每一個器官都第一。眼見第一、耳聽第一、鼻嗅第一,沒有第二的,身體就健康。如果眼看第一,耳不行、耳第二,鼻不行、鼻第三,這個人就生病了。如果差別大的話,連命都保不住。個個都第一,如果不是第一的人,我們就要幫助他,成就他第一,好比我們身上有些細胞病了,我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恢復原狀。同一個道理,社會有些人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辨別善惡,我們就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他們。
幫助人要懂得方法。佛教菩薩生活、工作、與大眾接觸,有六個原則,叫「六波羅蜜」。波羅蜜是梵語,意思是圓滿。六種圓滿中,第一個是布施。布施,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。我們今天做社會福利工作,就是為社會服務。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,最重要的,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如果沒有這一條,所服務的項目再好,都只能救一時之急,不能幫助他們自立更生。一定要幫他們覺悟,他們才能永遠離苦得樂,沒有破迷,他們自己不能離苦得樂,時時刻刻還需要人幫助,就很痛苦了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從事於教學的工作,是在慈悲救世中,做最根本、最徹底、最圓滿、最究竟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
第二個是持戒,即守法。幫助別人也得要有規矩,如果不懂規矩,縱然想幫,人家很難接受,所以一定要懂禮,一定要守法。其他四個圓滿是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都是為成就布施波羅蜜的。
佛教導我們「四攝法」,是人與人交往時,必須遵守的四種法則。知道四攝法意義的人不多,如何落實就更少了。落實是從夫妻開始。夫妻不和,或家庭破裂,就是不懂得四攝法,若懂得四攝法,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。
第一、布施。先生有沒有為太太服務?太太有沒有為先生服務?以真誠心為對方服務,就是四攝法的布施。
第二、愛語。出自於內心,真誠、清淨的關懷。
第三、利行。我們的所作所為,對於對方決定有好處,沒有危害。
第四、同事。共同生活在一起,小而夫妻,大而全世界。
我們與其他宗教交往,就是本著佛陀的教誨。首先行布施,其他宗教若有所需,我們應該幫助。今天,所有的宗教都辦了許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,像醫院、養老院、孤兒院、學校。辦這些事業需要錢,我們如果送其他的禮物不見得能適用,但錢最實用,所以我們送錢,贊助他們的社會福利事業。我們曾拜訪每一個宗教,所贈送的都平等。
有許多人來找我麻煩,責備我:「法師!同修們給你的供養,你為什麼拿去送給外道?」
我說:「我沒有送給外道,我是做佛法的慈悲事業。」
他說:「你明明送給基督教、印度教,怎麼不是外道?」
我說:「你心裡有外,才叫外道。外道不是他,是你。你的心裡有內、外,自己就是外道,自己還不知道。自己是外道,看別人都是外道。如果以社會的眼光來看,我們佛教要不要辦養老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要不要辦孤兒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要不要辦醫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你拿錢來。」
他拿不出來,不說話了。
我說:「人家辦得好,我去投資,沒有錯。他辦的現成事業,我拿一點錢去投資,就變成我有股份在其中。他辦的就是我辦的,自他不二,何樂而不為?我不必操一點心,他就已經辦成功了,我投資沒有錯誤。」
心量太小,妄想、分別太嚴重,怎能作佛?不但佛做不了,煩惱也斷不了。天天在生煩惱,天天在苦難中過日子。佛經上常講: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」你連個基督教、回教、印度教都不能包容,你還能包什麼虛空法界?我們要學佛拓開心量,認知世間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國家、任何人做的事業,只要是對社會眾生有真實利益,就是我應做的,我必須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。
最近在新加坡,回教要買一個校址。他們辦了一間學校,辦得很不錯,但校址是租的,現在屋主願意賣,他們錢不夠,來找我。我跟李木源居士商量,集合九個宗教共同來籌款,結果成績很可觀。他們原本希望我們幫他籌七十幾萬,但這次籌款竟超過了一百萬!九個宗教統統都幫助他們。社會福利事業是我們共同的,不要分彼此,不要分國土,不要分族群,不要分宗教,大家都是一家人,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、人民幸福。
所有宗教的根本,就是「仁慈、博愛」,所有宗教的共同目的,無非是幫助一切眾生「離苦得樂、轉凡成聖」而已。我們有這樣的認知,就叫正知正見。世界所有宗教都是一家,我們佛門的宗派,當然更是一家。《金剛經》告訴我們: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」如果我們讚歎自己的法門,輕視別人的法門,這就犯了「自讚毀他」戒。把這個戒律引伸,把意思擴大,我們要是誹謗別的宗教或族群,也算犯了自讚毀他戒。佛菩薩都是尊重讚歎別人,自己謙虛卑下。佛這樣教,我們應當這樣學才對。如果佛教的是一套,而我們做的又是另一套,我們就背師叛道,就有罪了。
【經】龍王,當知菩薩有一法,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。
這句是本經最重要的開示,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教導一切天人大眾,同時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教化眾生的根本法門。教化的對象,可以說圓圓滿滿地包含了十法界的有情眾生。我們對這段開示要特別認真思惟和學習,果然能把它落實在生活中,這一生何愁不成無上道?
念佛的同修都知道,念佛法門叫「易行道」。所謂易行道,是和其他法門相比而言。可是,你如果把它看得太容易,就誤會了,因為實在講,念佛法門並不是很容易。淨宗法門,是依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有些人不大喜歡聽到「往生」,我們於是換個名詞,「移民」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大家就歡喜了。
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,條件是「信、願、行」三資糧。「行」就包含十善業道,大家往往疏忽了這點,以為「行」僅「老實念佛」即可。佛號如果不能與十善融成一片,不能往生,這就是古人常說的: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。」
世尊在經教中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。西方世界是至善圓滿的境界,人、物、法皆善,沒有分毫不善夾雜,所以我們如果不認真努力修善,念佛不能往生。這是淨宗同修要特別留意的。如果有人不想往生,僅僅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殊勝的人天福報,還是要從修善積德做起。
「菩薩有一法」:不多,多了我們沒法子學,一法就很簡單。這一法「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」!一切諸惡道不僅指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六道若與十法界比,六道還是惡道,十法界若與一真法界比,十法界也是惡道,所以惡道是相對的講法。惡道詳細的意思,是天臺宗智者大師所說的:「百界千如」。智者大師告訴我們,每一法界中都有十法界,換句話說,每一法界都有「諸惡道苦」。但在此地,惡道尤指三惡道。
【經】何等為一?謂於晝夜,常念思惟觀察善法。
佛在此地教導我們: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。你的心善、念頭善、行為善,決不會造作惡業,當然也就能夠永離一切惡道苦。
【經】令諸善法念念增長。
這就是「積德修善、積功累德。」這一句話,佛家、道家、與儒家都說,是過去中國三教共同的理念。
【經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。
這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。我們修行,知道要斷惡修善,但為何功夫不得力?為何每天還在煩惱中過日子?多數同修沒有認真作反省,只會怨天尤人,這不能解決問題。問題出現時,聰明的人決定會把癥結找出來,然後把它改正,這樣問題才能解決。我們修行的癥結,就是在修學善法當中夾雜不善。
祖師們講經時常常比喻:杯子盛著甘露醍醐上好的飲料,可是裡面夾雜了一點點毒藥,喝了不但不能養生,還要送命。我們今天修學一切善法不能成就,就是夾雜了不善。一定要懂得改正過來,決定不容許再摻雜不善。不善的念頭就是自私自利,不善的思想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,不善的事就是殺、盜、淫、妄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夾雜這些,就是我們的致命傷。
今天,在這講堂中的同學,無論你是老修行,或是第一次來聽講的,你能在這裡坐上兩小時,把經聽完還不想離開,佛在經上說,你是善根深厚之人。什麼叫「善根深厚」?你的善根不是這一生種的,而是多劫之前就已經修學佛法,並且生生世世都在培植善根。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,聽了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,非常歡喜,每個人都發願「我將來成佛時,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。」佛看了很歡喜,並告訴大家,他們這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。由此我們就能體會到甚麼是善根深厚。
我們在座的同修,大概都有這麼厚的善根,過去生中曾供養過四百億佛。而供養超過四百億佛的善根之人,更大有人在!是哪些人?聽了這部經後,「立即」發願要求生極樂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的人。阿闍王子只發願「將來成佛時和阿彌陀佛一樣」,還沒有立即發願求生淨土,所以他們的善根遠遠比不上我們。
為什麼我們無量劫來遇佛、聞法、修行沒能成功?原因就是夾雜不善。這個問題嚴重!夾雜不善的根,就是自私自利,自己的利益不肯放下。只要與自己的利害有衝突,佛陀的教誨就忘得一乾二淨,煩惱習氣完全現行,這是夾雜著大量的不善,不僅是「毫分」,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。這一生中,如果真想得生淨土,親近彌陀,我們決定要從根拔除不善,決定沒有自私自利,決定不沾名聞利養,決定不起貪瞋癡慢,曉得這些對我們只有害處,沒有好處。
看到別人做好事,我們生歡喜心和讚歎心。「好事」就是對社會、對一切苦難眾生有好處的事。我們如果有力量,要全心全力幫助他們,成人之美,決定沒有嫉妒。如果看到別人做好事,我們生嫉妒,或看到別人有成就,怕別人超過我,我們障礙他,你就夾雜不善。你若夾雜不善,那就跟過去生一樣,這一生不能成就,只是在善根中再加一點而已。什麼時候你不再夾雜毫分不善,你就成就了!
我二十六歲初學佛時,第一部看的經是丁福保居士著的《六祖壇經箋註》。我看了很歡喜,非常佩服惠能大師。惠能到黃梅禮拜五祖忍和尚時,忍和尚問他:「你到這地方來,想求什麼?」他說:「我來求作佛。」這就不是普通人!你去打聽問問,普通人到寺廟中燒香拜佛,求什麼?都是求平安、求發財、求升官這類的,從來沒聽說過來求作佛的。
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」惠能既然求作佛,真的就作佛了。五祖遇到這樣的學生,非常歡喜!但是佛門中也是龍蛇混雜,良莠不齊,嫉妒障礙在所難免。真正的一個特殊人物,免不了要遭人嫉妒,所以五祖就用個障眼法,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,說:「好!你到槽房去做工。」打發他到廚房做粗活,分配舂米劈柴的工作給他。惠能接受了,掉轉頭要走的時候,又跟五祖說了一句話: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」如果我們今天遇到祖師,一定和祖師講:「弟子心中常生煩惱!」惠能常生智慧,我們常生煩惱,這就是善根福德之不同。
如果你的善根福德現前,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,你這一生中唯一的願望是作佛,與諸佛一樣廣度苦難眾生。現在我們總算搞清楚了:修行之不能成就,就是夾雜不善。
淨土法門的善惡標準,是依《無量壽經》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。這段經文,世尊以無盡的慈悲,將五戒十善的形相,修學的方法,以及業因果報,說得很詳細,所以我們選這段經文作為晚課。
淨宗的早課不念「楞嚴咒」和「十小咒」,因為念這些咒語依舊打妄想,依舊夾雜,不能得利益。古人能得益,現在人不能,所以課誦不能不改。我選了《無量壽經》的第六品「四十八願」作為早課讀誦的經文。讀這段經文,是要學阿彌陀佛的心願,使我們的心同阿彌陀佛,願也同阿彌陀佛。晚課念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,五戒十善這段經文,是讓我們認真反省:「佛講的教誨,我這一天做到了沒有?佛教我應做的善,我有沒有做到?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惡,我有沒有觸犯?」早課是提醒自己,晚課則是反省和懺悔。要依照佛的教誨改過自新,天天求改進。
改正錯誤就是進步,務必要天天改進,把我們的不善減少。斷除當然不容易,但是一定要減少。年年減少,月月減少,天天減少,果然真幹,十年、八年後,就不再夾雜毫分不善。功夫有成,不但不善的言行沒有,不善的念頭也沒有,絲毫的不善都沒有了。這個時候,你自己就曉得,念念行行之中,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你能感受到諸佛的護念。像慈母愛護兒女,兒女知道「母親真愛我,母親真喜歡我」,你就能明顯的感受到諸佛的愛護。
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感受,是因為夾雜了不善,所以產生了障礙。這些話說來容易,做起來卻相當困難,但這種難度可以克服。佛講:「登天難,求人難」,我們想生天不容易,求人也不容易。但是,不夾雜絲毫的不善,既不是登天,也不是求人,而是自己的事,只要自己真正發心,肯克服自己的妄想雜念,就可以做到。果然做到,就超凡入聖,善法就念念增長。
【經】是即能令諸惡永斷。
諸惡是惡道的苦因與苦緣,因與緣都斷掉,惡的果報就消失,「離苦得樂」就現前。所以,佛教我們斷除惡因與惡緣的教學理念,符合現代人所謂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。佛法不但不違背科學,而且超越科學多多。
【經】善法圓滿,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。
惡道苦斷了,善因與善緣成熟,善果當然現前,就是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。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在哪裡?原來就在現前。佛在經上常說: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。」於是,你心目中看到的芸芸眾生,原來皆是諸佛菩薩聖眾。也許你聽不懂,很難轉得過來。前面,佛在這部經中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告訴我們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你的心想達到純善時,一切境界都隨之轉變,諸佛菩薩就在眼前。從前,心中夾雜不善,怎麼看都看不出來,現在,絲毫不善都拔除了,就愈看愈明顯,諸佛如來與諸上善人確實是同聚一會。
說到究竟處,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」是佛陀隨順俗諦而說的方便語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才是真諦。我們要把毫分不善拔除才能見到真諦,如果還摻雜不善,就見不到這個境界,只是聽說而已。我們要問,有沒有人見過這種境界?宗門與教下都有。禪宗《景德傳燈錄》和《五燈會元》的公案,以及教下的祖師大德傳記,我們就能體會,他們真的做到了,真的契入這個境界。我們自己好好努力,加一把勁,也能在現前契入這個境界。
諸位要曉得,在今天,能契入祖師大德所契入的境界,我們的「戒、定、慧」功力,其實超過他們很多!何以見得?這些祖師大德們,如果生在今天的社會,未必能契入。今天的大眾,煩惱習氣比過去的人重了不知道多少倍,而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,也加了千萬倍,誘惑力太大太大了!在這種環境中,你還能覺悟,還能不摻雜絲毫不善,你的功夫肯定比他們高。所以,你在現前這個世間,能契入境界,古來的祖師大德沒有不佩服、不讚歎、不尊重你的。我們要好自為之,決定不隨順自己的殺盜淫妄、貪瞋癡慢等煩惱習氣,決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。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學佛的存心與行為。
【經】言善法者,謂人天身。
學佛的同修和許多宗教的信徒,都承認人有前生和後世。在外國,他們用催眠術,讓一個人在催眠狀態中說出他的前世,有從人、畜生、還有別的星球上投胎來的,有許許多多的記錄,所以其他宗教的神父、牧師、傳教師也都肯定,佛法講的六道輪迴是真的。我們要修善法,來生才能得人身。善法中摻雜少許不善,大概百分之十以下可以,超過百分之十的不善,人身就得不到。就像醍醐,前面比喻過了,摻雜一點點毒藥,如果量很微小,吃了固然有害,但還不至於送命,來生還能得人天身。
【經】聲聞菩提、獨覺菩提、無上菩提。
「菩提」是梵語,意思是覺悟。「聲聞」是阿羅漢,「獨覺」是辟支佛,這兩種都屬小乘,已超越六道輪迴,不再夾雜見思煩惱。聲聞和獨覺的見思煩惱雖然斷盡,卻還摻雜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我們無法覺察,更無法理解和想像,因為無明煩惱極其微細,只有佛能知道。「無上菩提」是菩薩和佛所證得的。從人天一直到作佛:
【經】皆依此法,以為根本,而得成就。
這三句十二個字,我們要牢牢的記住,不能忘記。我們成就人道,成就天道,成就小乘,成就菩薩,乃至於成就佛道,都是依靠這個方法為根本,可見其重要性。
【經】此法即是十善業道。何等為十?謂能永離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欲、瞋恚、邪見。
「永離」兩個字是一直貫下去的,即永離殺生、永離偷盜、永離邪行,直至永離邪見。
第一條是「永離殺生」。殺生是最嚴重的惡,不但不能有殺生的行為,傷害眾生的念頭都不能有,我們的心地才純善。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傷害我,甚至殺害我,怎麼辦?《金剛經》上有一個公案: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肢體。這是傷害到極處,不但要你的命,還不讓你好死,把你的身體一片一片用刀割下來,淩遲處死。菩薩怎麼樣?一點怨恨心都沒有,完全沒有「他不對,我對」的念頭,絕對沒有怪他,純以純善之心處之,所以這是忍辱度的圓滿相。
在修行過程當中,我們一定會遭遇到類似以上之事。如果遭遇到時,你就恨他:「我好心對他,他這樣對待我,我將來要報復!」那你還搞輪迴,不能成就。如果像忍辱仙人一樣,一絲毫惡念都不生,你就成佛了,你就不會在六道。我們是覺悟的人,曉得那一些傷害、毀謗、侮辱我們的人,還在迷惑顛倒。覺悟的人如果還要和迷惑顛倒的人計較,就是我們的過失,他們沒有過失。他們對我們的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和種種障難,我們看到了要點頭:「做得不錯,正常的!」他們若能不這麼做,就不是凡夫了。所以,我們看他們看得很清楚,他們看我們就不清楚了。我們學「永離殺生」,就要學忍辱仙人。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,詳細記載在《大涅槃經》。
今天,看到小的蚊蟲螞蟻,你還能傷害牠們嗎?許多同修為這事煩惱:「家裡蚊蟲、螞蟻、蟑螂一大堆,怎麼辦?」你如果以真誠、慈悲心對牠們,牠們自己會離開。我在丹斯里李金友的山上吃晚餐時,他跟我說:山上種菜,初種時小蟲很多,也來吃菜。農夫隨牠們吃,絕對不趕牠們走。牠們也是眾生,也需要飲食,來吃一點,我們歡喜布施,決定不起一點惡心對牠們。這個情形逐年減少,現在已很少,不曉得那些蟲跑到哪裡去了。這證明有感應。不能殺,愈殺愈多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
過去幾千年來,農夫種植農作物,並沒有用農藥,收成也不錯。農藥發明之後,病害蟲只有增加,沒有減少,而且這些病害蟲對農作物的抵抗力逐年加強,殺之不盡。何必與眾生結怨仇?所以,「永離殺生」是最正確的觀念。我們不能說牠是害蟲就可以殺,憑心而論,動物之間,最大的害蟲是人類,你們想想,對不對?所以,我們一定要覺悟,要聽從佛陀的教誨,把殺的念頭斷掉。不但不殺,惱害眾生都不可以,絕不可以令眾生因我而生煩惱。我們的「忍辱波羅蜜」要從這個地方成就。
第二條是「永離偷盜」。偷盜的範圍非常廣泛,佛在經中和我們說明,偷盜是「不與取」。有主之物,主人沒有答應,你把它拿來用,就是「偷盜」。日常生活當中,這些不善不勝枚舉。我以前跟隨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他當時在奉祀官府服務,職務是主任祕書。他每次領公家信紙信封,一定向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報告:「我領信紙信封,我私人寫信時也要用。」
孔德成先生聽的次數多了,說:「你怎麼這麼囉嗦!」
他說:「我用公家的信紙寫私人信,如果沒得到你的答應,我就犯了偷盜戒。我一定要與你說明,你點頭答應,我才敢用公家信紙寫私人信。」
今天,寺廟也印有信紙和信封,出家人拿去寫私人信,有沒有向住持方丈報告:「我要拿來做私人寫信用?」如果沒有,就犯了偷盜戒。這就是你的修善中夾雜不善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件事更容易犯。寺廟的電話也是公家的,拿這個電話跟朋友聊天閒談,也犯盜戒。偷盜道場東西的罪,《地藏經》上有明文:「竊盜常住物,三世諸佛都不能救。」我常勸導大家,打電話要長話短說,多一句不如少一句,少一句不如不說。別人打給你,可以,那是他們付費,不是常住付費。我們打出去,常住就要付電話費。我單單舉這兩個例子,其他的可以舉一反三。
常住物一定要愛護,因為愛護常住物是惜福。糟蹋常住物,你出家就一生都沒福報。為什麼?福報都在這裡流掉了。佛家常講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。」諺語又說: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。」我們想到這些話,毛骨悚然!所以,我決不勸人出家,出家如果不如法,就到地獄去了。不出家不墮地獄,出家墮地獄。所以勸人出家,就是把人拉到地獄去,害慘了人!這是最不道德的。李老師當年在世,只勸人皈依,不勸人受五戒。為什麼?我勸你受戒,你要是犯了戒,我也有過失。戒是要自己真正發心受持。如果想想這個戒條我做不到,那決定不可以受戒。實在講,我們只可以勸人學佛,勸人三皈依都有問題。為什麼?三皈依是要你自己發心的,三皈要是搞錯了,麻煩多!他皈依某個法師,皈依某個道場,「這位法師是我的師父、那位不是我的師父,這是我師父的道場、那不是我師父的道場」,起嚴重分別,是「破和合僧」罪,要墮阿鼻地獄。
不偷盜,最簡單的說,就是「決定不可以佔別人分毫的便宜」。古德講得好:「吃虧是福。」我們要學吃虧。佔便宜是罪過,要把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盡。
第三條是「永離邪行」。邪行指淫欲。在家菩薩不邪淫,出家人永斷淫欲。此地「永離」與「永斷」是同一個意思。
第四條是「永離妄語」。妄語是說假話,欺騙眾生。對人沒有實話,這個毛病習氣是無量劫帶來的。尤其現在的社會,妄語已成風氣。現在的法律,常常講到「保障隱私權」。保障隱私權當然要打妄語,不打妄語就不能隱私了,這是世法的標準,與佛法標準很不同。「私」總有不體面或者不光明的一面,佛法中決定沒有隱私。佛法完全透明,光明顯耀,大公無私。我們如果想在這一生成就道業,一定要永離妄語。
可是,佛法自始至終,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。佛經中有例子:獵人追一隻兔子,兔子跑到一個三岔路口,逃走了。你正好在這個地方看到,獵人問你:「我剛才追的兔子從哪邊跑了?」這個人如果不妄語:「從這邊走了。」這隻兔子被他追到,命就沒了。這個時候,可以打個「方便妄語」,說:「兔子從那邊走了。」獵人就永遠追不到,你這個妄語是救了兩條命。這種妄語在佛法叫「開緣」,不是破戒。每一條戒律都有「開、遮、持、犯」,要有智慧通權達變,曉得什麼狀況之下,怎樣做是正確合理的。
你若不懂這些方法,就守住一個原則:「決定利益眾生,決定不害眾生。」說「兔子從那邊跑了」這句假話,其實救了兔子和獵人兩條命。獵人雖然起了殺生的念頭,但畢竟沒有殺生的行為,因此不會墮惡道。兩個人都救了,這是一件善行。凡是對社會、對眾生有利益的,這個妄語叫「開緣」。
第五條是「永離兩舌」。兩舌是挑撥是非。鬥亂兩頭,決定是過失。叫人家父子不和、夫妻不和、兄弟不和、朋友不和,在社會上叫人家君臣不和、國與國不和,這個罪就更大。如果挑撥演變為戰爭,這個兩舌罪決定墮阿鼻地獄。如果兩舌破壞道場,罪過就更重。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中有例子:兩個法師講經,講得不錯,聽眾很多,信徒對法師很恭敬,供養很多。別的出家人看到就嫉妒,於是造謠生事,挑撥間離,使聽眾對法師喪失信心,把這個道場破壞了。挑撥間離的出家人墮阿鼻地獄,以人間的時間計算,在地獄中一千八百萬年。我們必須知道,人間與地獄有很大的時差,人間一千八百萬年,在地獄的感受是無量劫。看到別人得恭敬利養,自己感到難過,無非是嫉妒、愚癡。造這種罪業,就要受這麼苦的果報。
第六條是「永離惡口」。惡口是說話粗魯。沒有禮貌,出口傷人,容易得罪人。
第七條是「永離綺語」。綺語是花言巧語,欺騙眾生。這些口業,在今天的社會,幾乎很少人不犯,所以天災人禍綿延不斷。如果我們稍稍留意,從資訊中做個統計,你會發現,現在這個世界的災難頻率不斷在上升,而每一次的災難都比以往嚴重。什麼原因?眾生造作種種不善業感得來的。
有幾位台灣比丘尼問我:「法師,台灣中部佛教非常興盛,為什麼會發生九二一大地震?」我告訴她們:「台灣中部我看過。在沒出家前,我在埔里住過半年,跟懺雲法師住茅篷。那個時候,埔里確實是台灣的福地,建茅篷的那座山非常秀麗,一般人講是好風水。可是,幾十年後,那座山建滿了寺廟,大概有二、三十間。大家講佛法興盛,可是仔細看看,是怎麼樣?每間寺廟都彼此不相往來,都不擇手段的拉信徒,都說:我這裡好、他那裡不好,自讚毀他。而且,那座山沒有整體的規畫,變成了亂墳崗,把風水完全破壞了。大地震從那裡發生,必有原因。李炳南老居士過去常講:有廟無道,不能興教。廟蓋得雖多,卻沒有道。雖然是出家人,卻沒有捨棄自私自利,沒有放下名聞利養,依舊搞貪瞋癡慢。不善的業,感得不善的果報,怎能怨天尤人?」
我又舉了一個例子。懺雲法師也在那兒,聽說大地震時,他沒有事。他的廟為什麼平安?老和尚雖然很少講經說法,但還是有修行,值得我們尊敬和讚歎,所以護法龍天還是保佑。種善因,得善果,不善的因,必有不善的果報。老老實實,規規矩矩,果報的對比就非常明顯。
最後三條是「永離貪欲,永離瞋恚,永離邪見。」這是最重要的。身惡和口惡都由意惡主宰。我們心念善,身、語當然善,如果心念不善,想不造口業或不犯身業,就太難太難了。所以,最重要的是意業。「修行」的意思,我們一定要搞清楚。「行」是我們的生活行為,「修」是修正。我們的生活行為有了錯誤,把錯誤修正過來,就叫修行。這十條善業就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。「永離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」是修正身業的錯誤行為,「永離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」是修正言語的錯誤行為,「永離貪、瞋、癡」是修正心地的錯誤行為。宗門與教下的祖師大德教我們修行要「從根本修」。根本是意業,即「貪欲、瞋恚、邪見」。
第八條是「永離貪欲」。欲是欲望,世間人都貪,不曉得利害。佛在經論上千叮嚀、萬囑咐:「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地獄五條根。」一條不斷,就叫你下地獄,五條都有,你就永遠不能離開地獄。我們在生活上,不能離開財色名食睡,但是必須明瞭它們的副作用之大,面對它們時要有極高度的警覺,不能為它們所害,決定不可以起貪戀之心。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也要穿衣吃飯,但穿的是什麼衣?最簡單的衣服,能夠蔽體、禦寒、保暖就可以了,絕不貪求它的質料樣式。
在佛門,出家人穿的紅袈裟中,還繡著「萬壽萬福」等字或佛菩薩像,很容易增長貪心。這種服色在古時候有,但決不是法師自己做的,也不是信徒供養的,是皇帝對法師尊重,欽賜。要穿,也只是偶爾在大典禮當中,穿給皇帝看,不穿的話皇帝會不高興。如果不是皇帝要參加大典,決定不穿。現在出家人自己做的服色,追求好看,這是貪欲還沒能斷。韓瑛館長在一九九七年往生之後,我從此就不再用黃海青和紅袈裟。穿咖啡色的二十五條衣,我大概是第一人,在僧服店做衣時,還沒有人做過。我想到這點,是因為佛在經論中教導我們,出家人應穿染色衣。染是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五種正色混合在一起。單色代表一個族群,染色則代表多元文化,在前面已經講過。
第九條是「永離瞋恚」。不合自己的愛好,往往就起瞋恚心。慳貪墮餓鬼,瞋恚墮地獄,貪再加上瞋,後果嚴重。
第十條是「永離邪見」。邪見就是愚癡。違背真理,違背事實真相,見解都是錯誤的。愚癡很難辨別,所以我們一定要常讀聖賢書,接受聖賢的正知正見教誨,才能永離愚癡。
在這部經中,這十個綱目,都有各自的修學細目與因緣果報。不論宗門教下,顯教密教,這部經是共同科目。人、天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統統都要修學。違背這部經典,就決定不是佛弟子。
以上這段經文,是我們修行的精華,希望諸位能把它背熟,常常檢點自己的心行,我們才能回頭,真正「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」,最後達到「轉凡為聖」的殊勝果報。
淨空法師講述
甲、認識佛教
乙、十善業道經大意
淨空老法師於公元兩千年七月一、二日,在馬來西亞.古晉室內體育館講述。後於兩千零二年十二月鑑定此講錄。
甲、認識佛教
諸位大德、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:
今天,我們有緣在這裡談談佛法,希望對佛法有所認識,以便於學習,真正達到學佛的效果。
佛教是兩千五百多年前,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創辦的。在後漢永平十年(公元六十七年),佛滅度六百年後,佛法由印度的高僧傳到中國,即為朝野所熱愛。
早期的佛教是「佛陀教育」。唐朝以後,佛教分為「宗門」和「教下」。宗門專指禪宗,教下通指其他宗派。中國的大、小乘佛法總共有十個宗派。小乘有成實、俱舍兩宗,在唐末已衰微而不復見。大乘有天臺、華嚴、法相、三論、淨土、禪、密、律八宗。這是佛法本身的「宗」與「教」,與現前「宗教」的定義完全不同。
宗門與教下是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,最大的差別,在於教下依據佛的經典。教下就像讀書,有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由淺而深,循序漸進,慢慢地把自己的德行、智慧、境界提升。宗門則像天才班,不須依據經典,七、八歲就念研究所,不是普通人所能學習,要「上上根人」才有能力。宗門的特色是「悟後起修」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後,才起修行。這是佛門中,宗、教概略的情形。
釋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,不是神,也不是仙。菩薩也是人,也不是神仙。「佛」是什麼意思?我們要清楚這些名詞術語的定義。佛是古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,意思是「智者、覺者」。換句話說,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覺悟了,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」,這個人就稱之為佛。「菩薩」也是梵語的音譯,意思是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在求覺悟者」。菩薩也有相當程度的智慧和覺悟,但還沒圓滿,若圓滿即稱為佛。把這些名詞搞清楚,我們才曉得:原來佛、菩薩、辟支佛、阿羅漢,都是佛教學位的名稱,就像學校的博士、碩士、學士等名稱。佛教的最高學位是佛,其次是菩薩,再其次是辟支佛,最低是阿羅漢,總共四個學位。
《無量壽經》裡有一句話非常值得讚歎:一切皆成佛。這是什麼樣的心量?諸佛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,都和他一樣,不能不如他。這「一切眾生」當然包括我們在內,這是佛教終極的目標。佛希望每個學生都拿到博士學位。佛與一切眾生平等,所謂:「生佛平等。」注意「生、佛」,不是「佛、生」,佛把眾生的地位抬上來了,眾生第一,佛在下面,眾生與佛平等。我們應當發奮努力,不辜負佛真誠的教誨與期望。
世尊的教學超越國土、族群、宗教,有教無類。只要肯跟他學,世尊都熱情教導,從沒拒絕過一個求教者。《論語》記載:孔老夫子教學生,若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」,老夫子就不教。換句話說,孔老夫子希望教學的對象聰明,一點就通,他才歡喜教,如果告訴你一個原則,你不能活用和貫通,夫子就會把你放在差一等的教學。佛不如是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。」不但當年如此,生生世世,什麼時候你發心學佛,佛就有應。眾生有「感」,佛就有「應」。
佛是什麼人,什麼身分,什麼地位?用現代話說,釋迦牟尼佛是一位「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家」。我們做為佛的弟子,也必須肯定自己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。工作分兩類:一是講經教學的「弘法」工作,一是在世間推行佛陀教育的「護法」工作。護法好比學校的創辦人、董事、校長、行政人員,弘法好比學校的教員,每天給大眾授課。教、職員要辨別清楚,弘、護要密切合作,兩者缺一不可。古時的叢林寺院,都是佛教教學的場所,每天上課八小時,另外,有八小時的修行,將課堂裡所學的理論與方法,落實到生活、工作、處事、待人、接物中。佛法不尚空談,佛法重實質與效率。
民國十二年(公元一九二三年),歐陽竟無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學(現稱南京師範大學),做過一次震撼佛教界的講演,講題是:「佛法非宗教、非哲學,而為今世所必需。」他舉出許多例子,證明佛教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學。那佛教是什麼?佛教是「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」,我們要把佛教的本質認識清楚。
佛教變成宗教,是在清朝中葉嘉慶以後。因為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盛世時代,佛法依舊是教育,可見得它變成宗教不過是最近兩百多年的事。今天,若說佛教不是宗教,就說不過去,因為佛教確實已變成了宗教。現代的佛教總共有五種形式同時存在,我們必須能夠把它們辨別清楚。
第一種、釋迦牟尼佛的教育。這是傳統的佛教,現已很少見。
第二種、宗教的佛教。把釋迦牟尼佛與諸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,已經捨棄教學。
第三種、邪教的佛教。這是最近半個世紀才發生的,它的迷執很深,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第四種、哲學的佛教。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都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研究。可是,他們不能得到佛法「斷惡修善,破迷為悟,轉凡成聖」的真實利益。為什麼?方向錯了,所以達不到目標。我跟方東美老師學哲學時,他把佛經介紹給我,還告訴我:「佛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。」他以哲學的眼光看佛法,一生鑽研不懈。
第五種、作秀的佛教。法師帶著一群弟子表演,唱歌跳舞,非常熱鬧,中間法師出來講幾句話,講十幾、二十分鐘,觀眾聽了也未必懂他在講甚麼。
我們究竟學習哪一種佛教,自己要清楚:我們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。
佛究竟教我們什麼,我們又跟他學什麼?我想每位同學都關心這問題。佛在一切經論中所說的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謂的「諸法實相」。這四字淺言之,就是「宇宙人生的真相」,可分成三大類。
第一類、人與人關係的真相。我們的生活不能脫離人群,那人跟人關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。
第二類、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真相。我們不能離開大地和物質環境而獨立生存,所以必須要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。
第三類、人與天地鬼神關係的真相。可能你會說:「你迷信,怎麼講起天地鬼神?」現代科學家肯定:空間是多維次的。不同空間的生物,就是佛經中常講的「十法界」,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「天地鬼神」。我們不要被名詞術語蒙蔽了,必須要瞭解術語的真正含義,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。
這部經上也說:「一切眾生,心想異故,造業亦異,由是故有諸趣輪轉。」十法界的依正莊嚴,起於一切眾生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今天,科學家還沒研究出空間為何多維次,很可惜他們沒讀佛經,他們如果有緣讀佛經,我相信會比我們早開悟,他們很聰明。佛講,多維次的空間是一切眾生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造成的,所以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不就突破了嗎?
突破空間維次,佛家用「禪定」。禪定就是「離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。禪定真實的意思,是《楞嚴經》的一句話: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」心定就能轉境界,突破空間維次,擴大生活空間。隨著定功的淺深,突破的層次多少不一,到佛果位,層次全部都突破了,就能圓滿的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等覺菩薩還有一層沒有突破,所以瞭解還不究竟。這是從理上講,要深功夫才做得到。
從事上講,我們凡夫能做到的,是在生活當中,行、住、坐、臥,心有主宰,不為外境所轉,如經典所說: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」這樣的禪定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: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禪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打坐,那只是初學禪定的一個方法。
世人大多生活在煩惱、憂慮,甚至恐怖之中。我們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誨,就能「常生歡喜心」。佛法的生活是高度的藝術,充滿了「真、善、美、慧」。也許有同學問,在現前社會,能落實嗎?肯定能落實!現在,我們將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的重點介紹出來,諸位如果懂得怎樣學習,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。所以,佛教正如歐陽大師所說:「是人生之必需。」
佛經明白的講述真相,我們聽到了也點頭,但就是沒能把它證實。必須實證,學業才算完成。佛所講的話,我們能「信、解、行、證」,到「證」才有真正的受用。「證」一定要通過「行」,而「行」就是試驗。經論中所講的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如果不通過試驗,怎能證明?通過試驗證明,是科學的教學法。科學家說佛教是迷信,不能怪他們,想想他們講的也很有道理。我們今天展開佛經,是會念,但不懂意思。佛所說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我們完全沒有落實,也沒有試驗,這不就是迷信!所以佛教變成了宗教。
宗教如果不回復教學,決定不能解決問題。佛教如是,其他宗教又何嘗不如是?我接觸的宗教很多,他們的經典我都讀。讀後我才明瞭: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者,和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。可是,他們在早年就已變成了宗教,變成宗教的時間比佛教還久,這是我們必須要覺悟到的。
佛陀教育的宗旨是「孝親尊師」。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,世尊教導我們修學「淨業三福」。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教化眾生的大根大本。第一福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」佛教由此教起,也在此地圓滿。
乙、十善業道經大意
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是釋迦牟尼佛在龍宮講的,當機者是龍王。當然,龍王與我們處在不同維次空間,事實上也確實有龍王。可是,我們還要懂得佛表法的意思。佛沒有一句假話,也沒有一句廢話,句句皆真實。佛依二諦說法:隨順真理說「真諦」,隨順眾生說「俗諦」。佛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說真諦少,說俗諦多。說俗諦,大家好懂,於是佛用俗諦的方法來表顯真諦的真理,這種高度的教學和說話藝術在佛經中處處可見。
「娑竭羅」是梵語,意思是「鹹水海」。大家都知道,海水苦。於是,我們就明白,佛其實是形容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,生活在苦海中。娑竭羅正是形容「五濁惡世」。龍代表變化,在這個世間,人情世故變化無常,我們從早到晚,妄念就是止不住,一會兒歡喜,一會兒憂愁。你仔細省察一下,在這十二小時中,你產生了多少次的變化?龍代表「苦海中多變的眾生」,佛用這句話警覺我們。如果說「苦難社會裡多變的眾生」,我們聽了會難過,以為釋迦牟尼佛在罵我們,而佛說「娑竭羅龍王」,我們聽了卻很歡喜。可是,自己要曉得,佛其實是在說我們。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佛說:
【經】一切眾生,心想異故,造業亦異,由是故有諸趣輪轉。
我們每個人的觀念思想不一樣,因此造業就不相同,六道輪迴以及人間種種苦樂果報由此而生。接著,佛再進一步講:
【經】汝見此會及大海中,形色種類,各別不耶?如是一切,靡不由心,造善不善身業、語業、意業所致。
這正是《華嚴經》所講的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這個道理很深,但確是真理。諺語所謂: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」每個人的面貌不一樣,是因為每個人心裡所想不一樣,假如兩個人的面貌相同,可知這兩人的思想、德行、嗜好都大致相同。由此可知,六道眾生的相貌決定不同,而阿羅漢的相貌也大都不相同。菩薩的相貌很接近,因為他們煩惱少,心地清淨,但仔細看,也會有不同的地方,不仔細,則好像都相同。到成佛,心裡一個妄想都沒有了,「佛佛道同」,相貌就完全相同。有同學問我:「法師,您說佛的相貌完全相同,可是我看到的很多佛像都不同,這是什麼原因?」佛像是人造的,不是佛本來的相,人心不同,所造的佛像面貌自然不同。
【經】而心無色,不可見取,但是虛妄,諸法集起,畢竟無主,無我我所。
這是很深的道理,是隨真諦而說的事實真相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是把心法、色法,也就是精神的世界、物質的世界,真的看破了。「看破」是徹底明白,明白後,當然「放下」。放下什麼?放下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這幾個字大家好懂,如果用佛經的術語,妄想是「無明煩惱」,分別是「塵沙煩惱」,執著是「見思煩惱」。我們初學佛法,就從此地入門,學看破和放下。
佛又告訴我們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合起來看,能得的心不可得,所得的一切法也不可得,能、所俱不可得。初學的同學聽到,認為「佛教怎麼這麼消極?」其實,這不消極,這是真正積極,因為知道一切皆不可得,所以自私自利的根就拔掉了。念頭一轉,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價值,就是為眾生服務。為自己,一樣都得不到,所謂: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」為眾生,才能得到圓滿的虛空法界,因為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」
一般人都覺得講因果很消極,其實這觀念錯。真正明瞭因果才會真積極,佛法所謂的真精進。因果之不空,乃因果有三種現象不空。第一、因果轉變不空,因會變成果,果又會變成因,剎那剎那在轉變。第二、因果相續不空。第三、因果循環不空。有智慧的人明瞭後,就會「應修善業」。這是真精進,積極為社會大眾造福。
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,沒有一天休息過。現在有許多國家,五十幾歲、頂多六十幾歲就退休了,我今年七十四歲還沒退休,還天天在講經教學,你若說學佛人消極,那我早該退休了。諸位仔細翻《大藏經》,從頭到尾有沒有「退休」兩個字?佛菩薩教化眾生,隨類現身,隨機說法,永遠沒有休息,永遠沒有退轉。佛教菩薩修「精進波羅蜜」,哪會退轉?消極或退轉都不是佛法。其次,佛說:
【經】汝觀佛身,從百千億福德所生,諸相莊嚴,光明顯曜,蔽諸大眾。
這句是教我們細心觀察,佛的大圓滿智慧與福德相是「從百千億福德所生」。菩薩的「妙色嚴淨」相,也是由「修集善業福德而生」。乃至於世間國王、大臣、大富長者的端正莊嚴相貌,都是由修集福德所生,一般沒有福德的人,都不能跟他們相比。我們要懂得這個因果道理。我們想過大圓滿的生活,不修福積德,怎能成就?
世間修什麼樣的福報最殊勝?佛告訴我們:捨己為人、為社會、為眾生、為正法久住,這個功德無比殊勝,福報也就無與倫比。問題是,我們要能相信,要肯幹。
許多同修在經典中讀過這些經文,也聽過這些講解,可是就是做不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他們懷疑:「如果我辛苦賺來的錢布施掉了,明天誰布施我?我今天供養別人,明天誰供養我?」於是猶豫不決,不敢去做,佛陀的教誨就永遠不能實現。我們看到古書上的記載,古時候有人做,但我們不敢相信,恐怕這些書大概是勸人為善的,未必真有這樣的果報。
這幾年,我們在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」做了一個實驗。我們真幹,決定沒有懷疑,沒有畏懼,佛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照做。做了之後,果然有效,而且殊勝。這兩年來,東南亞遭受經濟風暴,每一個行業的收入都減少了一半,許多還面臨破產,佛門也受了很大的影響,一般寺院道場的收入也少了一半。可是,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不但沒有受到影響,收入還月月增長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把佛陀的教誨證實了!只要你認真努力去修因,果報自然來,你修財布施,你一定得財富,錢財自然源源不斷而來。
我們與許多宗教接觸,常在居士林聚會。他們對居士林感到非常驚訝:「你們的錢從哪來,怎會有這麼多?」
李木源居士答覆得好:「我們有後台老闆!」
大家就追問:「老闆是誰?一定是個大富長者。」
李居士告訴他們:「我們的老闆是阿彌陀佛,我們完全聽從阿彌陀佛的教誨。」
阿彌陀佛怎麼教我們?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,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教誨。我們接受佛的理念、教訓、方法,全心全力修財布施,所以財富源源不斷而來,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。我們也修法布施,所以居士林上上下下都有智慧,每天至少有一千多人活動,都沒有爭論,歡歡喜喜,見面時都帶笑容,所以到那裡參觀的人皆歎為稀有!真正做到了「人和」。我們對於貧、老、病、苦的人,都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,這叫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財富、智慧、康壽三種果報都非常明顯,這就證明佛陀的教法真實不虛,我們不應再懷疑。這是團體興旺的例子。
至於個人福德的例子,我們看李木源居士。李居士在十一年前得了癌症,癌細胞擴散到內臟的幾乎每一個部位,醫生說他的壽命僅剩三個月。他在這個時候勇猛精進,萬緣放下,一心一意為佛教服務,到居士林做義工,等待往生。他已經等了十二年,還沒往生,再去檢查,癌細胞沒有了!這是把業力轉變成願力,所以他是「乘願再來」身,他的「業報身」十年前早已結束。我年輕的時候,一點福報都沒有,看相算命的人都說我短命。學佛之後,我認真努力學習,依教奉行,結果命運改過來了。
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身叫「業報身」,我們每個人,到這個世間來,都是為了酬償業報而來。但是,聰明人遇到佛法,就應當把業報轉變成願力,這就是佛家常講的「乘願再來」。不是死了以後再來,就在今生,要懂得轉變。如何轉?從前念念為自己,現在把這個念頭斷掉,念念為社會、為佛法、為眾生,為別人超過為自己,以願力超過業力。這個念頭轉過來了,就叫乘願再來。
你們想想,人家能轉,我們為什麼不能轉?念頭一轉過來,就得大自在,前途一片光明,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把握,多麼快樂!世間人都怕死,但是修行人絕不怕死,因為他們明白,了脫生死,就不受後有。所以,修行人決定是隨願往生,心中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,念念都與世尊的這一段教誨相應。
千萬不要像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所說的: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,無不是罪。」若真如此,你所感得的果報是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因果的轉變、相續、循環會愈變愈差。凡是往下流轉的,都是不懂因果的道理,才造作罪業。真正通達因果,要愈轉愈殊勝的人,沒有不斷惡修善。
具體的教學,無過於《了凡四訓》。《了凡四訓》流通得很廣,是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所提倡。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建立的蘇州「弘化社」,印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的份量最多。我看這三本書的版權頁,每一版至少兩萬冊,多則五、六萬冊,他印了幾十版,概略的統計,印了超過三百萬冊!老和尚是淨土宗的一代高僧,一生中所有信徒對他的供養,全都用在印經,不做別的事情。為何不流通佛教經典?「弘化社」佛經數量印得很少,每版一、兩千冊,最多三千冊,三千冊以上的很少。這三本書都不是佛經,為什麼印的數量這麼大?這引起了我的省思。
我認真反省,才瞭解祖師的用心良苦。要救佛教,要令佛教徒都能得到佛法真實的殊勝利益,應當從「深信因果、斷惡修善」開始。《了凡四訓》對於因果的理論與事實,說得非常透徹,所以印祖一生大量推動。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,以及《安士全書》前面的「文昌帝君陰騭文」,幫助我們認識「種善因決定得善果,造惡業肯定有惡報」,勉勵我們斷惡修善。善惡的標準就在《感應篇》與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。這兩本中國古德寫的書都不長,《感應篇》一千多字,《陰騭文》七百多字,沒有佛家的戒律術語,我們讀起來容易理解,而且親切,很有受用。這部《十善業道經》教我們怎樣積德修善,可以做為《感應篇》的總結。
【經】汝今常應如是修學,亦令眾生了達因果,修習善業。
不但我們自己常應如是修學,而且要幫助社會大眾了達因果。了是明瞭、達是通達。了達因果的目的,使人人懂得斷惡修善,不必等人勸勉,自己會發心修學。佛接著囑咐我們:
【經】汝當於此,正見不動。
這句話非常重要。人不能沒有正知、正見,就是你的思想、見解要純正,不能有偏邪。有偏見邪見,行為就偏邪了,造作許多過失而不自知。正知正見要靠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才能建立,所以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。
今天社會,會變成這個樣子,就是知見不正所造成的。第一個不正的知見,是「男女平等」。男女本來是平等的,但現在所講的「男女平等」反而不平等。本來,男人有男人的事情,女人有女人的事情,平等的。以佛家的比喻來說,男人弘法,女人護法。但是,現在社會要「平等」,女人要做弘法,逼著男人做護法,結果弘、護都敗,兩敗俱傷。今天的社會,沒有聖賢出世,是因為沒有賢妻良母,所以印光大師說:「要世界太平、社會安定、人民幸福,這個大權操在女人手上。」女人真能相夫教子,就應該教兒女作偉人,不需要自己去做。自己去做,兒女反而不能成才。所以,喊「男女平等」,其實是破壞了真正的男女平等,這是錯誤的知見。
儒家教導我們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」平天下就是「世界和平」。世界和平是建立在國家政治的穩定上,國家政治的穩定寄託在家庭的美滿,而家庭的美滿寄託在夫婦的和合。所以,夫妻若不和,世界就沒有和平。
我常比喻:世界就像人的身體,國家像身體上不同的部位,家庭是身體的細胞,夫妻是細胞的核心。夫妻不和,細胞就壞,如果身上壞的細胞多,人就活不成。現在,離婚率這麼高,社會活不成了,所以人家才說會有「世界末日」。夫妻失和,導致離婚率高,是世界末日的第一個因素。要挽救世界,就要夫妻好合。男女為什麼會結成夫妻?因為,結婚前,都看對方的好處,沒看到缺點,樣樣都可愛,結婚後,天天看對方的缺點,一點好處都沒有,這才搞壞了。
佛在此經教導我們:「晝夜常念、思惟、觀察善法。」怎麼落實?夫妻倆每天專看對方的善,專想對方的善,專念對方的善,檢點並改正自己的不善,就永遠和合,白頭偕老。迷與覺、正念與邪念,分別就在此地。一念正覺,不但一生幸福,家庭美滿,而且社會和諧,國家長治久安,世界和平,一念錯誤,夫妻不和,家庭破裂,就造成社會動亂,世界失和。所以,離婚的人都要墮地獄,因為他們把世界和平破壞了。
結婚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,它關係到整個世界。古時候,兩個人的結合,講的是道義,不是感情。要顧及整個社會的安定和平,常常看對方的好處,並反省自己的過失。別人永遠沒有過失,過失永遠在我自己,你能夠這麼想,就叫「正知正見」,你才懂得常生歡喜心,廣修福田。
佛家講的「福田」,正是從正知正見而生。我們出家人穿的衣服,叫「福田衣」。去年,在北京歷史博物館,陳列有山東青州出土的一批佛像,是北魏時代所造的,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。我看到毘盧遮那佛身上披的袈裟,有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圖案,上面是佛,下面是地獄。我才明瞭:「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身,就是福田。」袈裟上的每個格子大小一樣,代表「平等」。這麼多的格子代表不同的國土、族群、宗教、文化,表示了「合一切眾生之異同在一身」,就是清淨法身。不同的國家、族群、宗教,是一個「我」、一體,絲毫差別都沒有。這念頭就生無量無邊之福,所以福田從自心生。這件衣服裹在身上,就表示: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、是一個我、是清淨法身。了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我是一、不是二,大慈悲心由此而生。
有許多同修問我:「法師,你與各個宗教往來,還幫助他們,這個思想從哪來,你為什麼這樣做?」這個思想是從《華嚴經》來,是佛教我們這樣做的。我是佛弟子,佛教我怎麼做,我就應該怎麼做。我們這件衣服,這一格是佛教,那一格是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,統統是一家!我不幫助他,誰幫助他?迷了自性才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覺悟之後就是一家。我們幫助他們就是幫助自己,不幫助別人就是害自己。宗教中講的愛,如「神愛世人」,是要世人知道:「愛世人才是真正愛自己。」不愛世人,不曉得積德修福,一生不善的行業,來生墮三塗,是自己毀滅自己。真正自愛的人,一定接受聖賢的教誨,把自己的境界提升,升到天堂,乃至極樂世界。
佛弟子心地清淨、平等、真實,看世、出世間一切法都平等,個個第一,沒有第二。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,每一位善知識的成就都第一。《楞嚴經》二十五圓通章,二十五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自己的修學法門,個個都說第一,沒有說第二的。個個都第一,這就健康。像我們身體,每一個器官都第一。眼見第一、耳聽第一、鼻嗅第一,沒有第二的,身體就健康。如果眼看第一,耳不行、耳第二,鼻不行、鼻第三,這個人就生病了。如果差別大的話,連命都保不住。個個都第一,如果不是第一的人,我們就要幫助他,成就他第一,好比我們身上有些細胞病了,我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恢復原狀。同一個道理,社會有些人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辨別善惡,我們就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他們。
幫助人要懂得方法。佛教菩薩生活、工作、與大眾接觸,有六個原則,叫「六波羅蜜」。波羅蜜是梵語,意思是圓滿。六種圓滿中,第一個是布施。布施,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。我們今天做社會福利工作,就是為社會服務。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,最重要的,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如果沒有這一條,所服務的項目再好,都只能救一時之急,不能幫助他們自立更生。一定要幫他們覺悟,他們才能永遠離苦得樂,沒有破迷,他們自己不能離苦得樂,時時刻刻還需要人幫助,就很痛苦了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從事於教學的工作,是在慈悲救世中,做最根本、最徹底、最圓滿、最究竟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
第二個是持戒,即守法。幫助別人也得要有規矩,如果不懂規矩,縱然想幫,人家很難接受,所以一定要懂禮,一定要守法。其他四個圓滿是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都是為成就布施波羅蜜的。
佛教導我們「四攝法」,是人與人交往時,必須遵守的四種法則。知道四攝法意義的人不多,如何落實就更少了。落實是從夫妻開始。夫妻不和,或家庭破裂,就是不懂得四攝法,若懂得四攝法,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。
第一、布施。先生有沒有為太太服務?太太有沒有為先生服務?以真誠心為對方服務,就是四攝法的布施。
第二、愛語。出自於內心,真誠、清淨的關懷。
第三、利行。我們的所作所為,對於對方決定有好處,沒有危害。
第四、同事。共同生活在一起,小而夫妻,大而全世界。
我們與其他宗教交往,就是本著佛陀的教誨。首先行布施,其他宗教若有所需,我們應該幫助。今天,所有的宗教都辦了許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,像醫院、養老院、孤兒院、學校。辦這些事業需要錢,我們如果送其他的禮物不見得能適用,但錢最實用,所以我們送錢,贊助他們的社會福利事業。我們曾拜訪每一個宗教,所贈送的都平等。
有許多人來找我麻煩,責備我:「法師!同修們給你的供養,你為什麼拿去送給外道?」
我說:「我沒有送給外道,我是做佛法的慈悲事業。」
他說:「你明明送給基督教、印度教,怎麼不是外道?」
我說:「你心裡有外,才叫外道。外道不是他,是你。你的心裡有內、外,自己就是外道,自己還不知道。自己是外道,看別人都是外道。如果以社會的眼光來看,我們佛教要不要辦養老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要不要辦孤兒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要不要辦醫院?」
他說:「要。」
我說:「你拿錢來。」
他拿不出來,不說話了。
我說:「人家辦得好,我去投資,沒有錯。他辦的現成事業,我拿一點錢去投資,就變成我有股份在其中。他辦的就是我辦的,自他不二,何樂而不為?我不必操一點心,他就已經辦成功了,我投資沒有錯誤。」
心量太小,妄想、分別太嚴重,怎能作佛?不但佛做不了,煩惱也斷不了。天天在生煩惱,天天在苦難中過日子。佛經上常講: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」你連個基督教、回教、印度教都不能包容,你還能包什麼虛空法界?我們要學佛拓開心量,認知世間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國家、任何人做的事業,只要是對社會眾生有真實利益,就是我應做的,我必須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。
最近在新加坡,回教要買一個校址。他們辦了一間學校,辦得很不錯,但校址是租的,現在屋主願意賣,他們錢不夠,來找我。我跟李木源居士商量,集合九個宗教共同來籌款,結果成績很可觀。他們原本希望我們幫他籌七十幾萬,但這次籌款竟超過了一百萬!九個宗教統統都幫助他們。社會福利事業是我們共同的,不要分彼此,不要分國土,不要分族群,不要分宗教,大家都是一家人,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、人民幸福。
所有宗教的根本,就是「仁慈、博愛」,所有宗教的共同目的,無非是幫助一切眾生「離苦得樂、轉凡成聖」而已。我們有這樣的認知,就叫正知正見。世界所有宗教都是一家,我們佛門的宗派,當然更是一家。《金剛經》告訴我們: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」如果我們讚歎自己的法門,輕視別人的法門,這就犯了「自讚毀他」戒。把這個戒律引伸,把意思擴大,我們要是誹謗別的宗教或族群,也算犯了自讚毀他戒。佛菩薩都是尊重讚歎別人,自己謙虛卑下。佛這樣教,我們應當這樣學才對。如果佛教的是一套,而我們做的又是另一套,我們就背師叛道,就有罪了。
【經】龍王,當知菩薩有一法,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。
這句是本經最重要的開示,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教導一切天人大眾,同時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教化眾生的根本法門。教化的對象,可以說圓圓滿滿地包含了十法界的有情眾生。我們對這段開示要特別認真思惟和學習,果然能把它落實在生活中,這一生何愁不成無上道?
念佛的同修都知道,念佛法門叫「易行道」。所謂易行道,是和其他法門相比而言。可是,你如果把它看得太容易,就誤會了,因為實在講,念佛法門並不是很容易。淨宗法門,是依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有些人不大喜歡聽到「往生」,我們於是換個名詞,「移民」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大家就歡喜了。
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,條件是「信、願、行」三資糧。「行」就包含十善業道,大家往往疏忽了這點,以為「行」僅「老實念佛」即可。佛號如果不能與十善融成一片,不能往生,這就是古人常說的: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。」
世尊在經教中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。西方世界是至善圓滿的境界,人、物、法皆善,沒有分毫不善夾雜,所以我們如果不認真努力修善,念佛不能往生。這是淨宗同修要特別留意的。如果有人不想往生,僅僅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殊勝的人天福報,還是要從修善積德做起。
「菩薩有一法」:不多,多了我們沒法子學,一法就很簡單。這一法「能斷一切諸惡道苦」!一切諸惡道不僅指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六道若與十法界比,六道還是惡道,十法界若與一真法界比,十法界也是惡道,所以惡道是相對的講法。惡道詳細的意思,是天臺宗智者大師所說的:「百界千如」。智者大師告訴我們,每一法界中都有十法界,換句話說,每一法界都有「諸惡道苦」。但在此地,惡道尤指三惡道。
【經】何等為一?謂於晝夜,常念思惟觀察善法。
佛在此地教導我們: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。你的心善、念頭善、行為善,決不會造作惡業,當然也就能夠永離一切惡道苦。
【經】令諸善法念念增長。
這就是「積德修善、積功累德。」這一句話,佛家、道家、與儒家都說,是過去中國三教共同的理念。
【經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。
這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。我們修行,知道要斷惡修善,但為何功夫不得力?為何每天還在煩惱中過日子?多數同修沒有認真作反省,只會怨天尤人,這不能解決問題。問題出現時,聰明的人決定會把癥結找出來,然後把它改正,這樣問題才能解決。我們修行的癥結,就是在修學善法當中夾雜不善。
祖師們講經時常常比喻:杯子盛著甘露醍醐上好的飲料,可是裡面夾雜了一點點毒藥,喝了不但不能養生,還要送命。我們今天修學一切善法不能成就,就是夾雜了不善。一定要懂得改正過來,決定不容許再摻雜不善。不善的念頭就是自私自利,不善的思想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,不善的事就是殺、盜、淫、妄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夾雜這些,就是我們的致命傷。
今天,在這講堂中的同學,無論你是老修行,或是第一次來聽講的,你能在這裡坐上兩小時,把經聽完還不想離開,佛在經上說,你是善根深厚之人。什麼叫「善根深厚」?你的善根不是這一生種的,而是多劫之前就已經修學佛法,並且生生世世都在培植善根。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,聽了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,非常歡喜,每個人都發願「我將來成佛時,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。」佛看了很歡喜,並告訴大家,他們這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。由此我們就能體會到甚麼是善根深厚。
我們在座的同修,大概都有這麼厚的善根,過去生中曾供養過四百億佛。而供養超過四百億佛的善根之人,更大有人在!是哪些人?聽了這部經後,「立即」發願要求生極樂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的人。阿闍王子只發願「將來成佛時和阿彌陀佛一樣」,還沒有立即發願求生淨土,所以他們的善根遠遠比不上我們。
為什麼我們無量劫來遇佛、聞法、修行沒能成功?原因就是夾雜不善。這個問題嚴重!夾雜不善的根,就是自私自利,自己的利益不肯放下。只要與自己的利害有衝突,佛陀的教誨就忘得一乾二淨,煩惱習氣完全現行,這是夾雜著大量的不善,不僅是「毫分」,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。這一生中,如果真想得生淨土,親近彌陀,我們決定要從根拔除不善,決定沒有自私自利,決定不沾名聞利養,決定不起貪瞋癡慢,曉得這些對我們只有害處,沒有好處。
看到別人做好事,我們生歡喜心和讚歎心。「好事」就是對社會、對一切苦難眾生有好處的事。我們如果有力量,要全心全力幫助他們,成人之美,決定沒有嫉妒。如果看到別人做好事,我們生嫉妒,或看到別人有成就,怕別人超過我,我們障礙他,你就夾雜不善。你若夾雜不善,那就跟過去生一樣,這一生不能成就,只是在善根中再加一點而已。什麼時候你不再夾雜毫分不善,你就成就了!
我二十六歲初學佛時,第一部看的經是丁福保居士著的《六祖壇經箋註》。我看了很歡喜,非常佩服惠能大師。惠能到黃梅禮拜五祖忍和尚時,忍和尚問他:「你到這地方來,想求什麼?」他說:「我來求作佛。」這就不是普通人!你去打聽問問,普通人到寺廟中燒香拜佛,求什麼?都是求平安、求發財、求升官這類的,從來沒聽說過來求作佛的。
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」惠能既然求作佛,真的就作佛了。五祖遇到這樣的學生,非常歡喜!但是佛門中也是龍蛇混雜,良莠不齊,嫉妒障礙在所難免。真正的一個特殊人物,免不了要遭人嫉妒,所以五祖就用個障眼法,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,說:「好!你到槽房去做工。」打發他到廚房做粗活,分配舂米劈柴的工作給他。惠能接受了,掉轉頭要走的時候,又跟五祖說了一句話: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」如果我們今天遇到祖師,一定和祖師講:「弟子心中常生煩惱!」惠能常生智慧,我們常生煩惱,這就是善根福德之不同。
如果你的善根福德現前,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,你這一生中唯一的願望是作佛,與諸佛一樣廣度苦難眾生。現在我們總算搞清楚了:修行之不能成就,就是夾雜不善。
淨土法門的善惡標準,是依《無量壽經》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。這段經文,世尊以無盡的慈悲,將五戒十善的形相,修學的方法,以及業因果報,說得很詳細,所以我們選這段經文作為晚課。
淨宗的早課不念「楞嚴咒」和「十小咒」,因為念這些咒語依舊打妄想,依舊夾雜,不能得利益。古人能得益,現在人不能,所以課誦不能不改。我選了《無量壽經》的第六品「四十八願」作為早課讀誦的經文。讀這段經文,是要學阿彌陀佛的心願,使我們的心同阿彌陀佛,願也同阿彌陀佛。晚課念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,五戒十善這段經文,是讓我們認真反省:「佛講的教誨,我這一天做到了沒有?佛教我應做的善,我有沒有做到?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惡,我有沒有觸犯?」早課是提醒自己,晚課則是反省和懺悔。要依照佛的教誨改過自新,天天求改進。
改正錯誤就是進步,務必要天天改進,把我們的不善減少。斷除當然不容易,但是一定要減少。年年減少,月月減少,天天減少,果然真幹,十年、八年後,就不再夾雜毫分不善。功夫有成,不但不善的言行沒有,不善的念頭也沒有,絲毫的不善都沒有了。這個時候,你自己就曉得,念念行行之中,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你能感受到諸佛的護念。像慈母愛護兒女,兒女知道「母親真愛我,母親真喜歡我」,你就能明顯的感受到諸佛的愛護。
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感受,是因為夾雜了不善,所以產生了障礙。這些話說來容易,做起來卻相當困難,但這種難度可以克服。佛講:「登天難,求人難」,我們想生天不容易,求人也不容易。但是,不夾雜絲毫的不善,既不是登天,也不是求人,而是自己的事,只要自己真正發心,肯克服自己的妄想雜念,就可以做到。果然做到,就超凡入聖,善法就念念增長。
【經】是即能令諸惡永斷。
諸惡是惡道的苦因與苦緣,因與緣都斷掉,惡的果報就消失,「離苦得樂」就現前。所以,佛教我們斷除惡因與惡緣的教學理念,符合現代人所謂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。佛法不但不違背科學,而且超越科學多多。
【經】善法圓滿,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。
惡道苦斷了,善因與善緣成熟,善果當然現前,就是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。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在哪裡?原來就在現前。佛在經上常說: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。」於是,你心目中看到的芸芸眾生,原來皆是諸佛菩薩聖眾。也許你聽不懂,很難轉得過來。前面,佛在這部經中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告訴我們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你的心想達到純善時,一切境界都隨之轉變,諸佛菩薩就在眼前。從前,心中夾雜不善,怎麼看都看不出來,現在,絲毫不善都拔除了,就愈看愈明顯,諸佛如來與諸上善人確實是同聚一會。
說到究竟處,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」是佛陀隨順俗諦而說的方便語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才是真諦。我們要把毫分不善拔除才能見到真諦,如果還摻雜不善,就見不到這個境界,只是聽說而已。我們要問,有沒有人見過這種境界?宗門與教下都有。禪宗《景德傳燈錄》和《五燈會元》的公案,以及教下的祖師大德傳記,我們就能體會,他們真的做到了,真的契入這個境界。我們自己好好努力,加一把勁,也能在現前契入這個境界。
諸位要曉得,在今天,能契入祖師大德所契入的境界,我們的「戒、定、慧」功力,其實超過他們很多!何以見得?這些祖師大德們,如果生在今天的社會,未必能契入。今天的大眾,煩惱習氣比過去的人重了不知道多少倍,而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,也加了千萬倍,誘惑力太大太大了!在這種環境中,你還能覺悟,還能不摻雜絲毫不善,你的功夫肯定比他們高。所以,你在現前這個世間,能契入境界,古來的祖師大德沒有不佩服、不讚歎、不尊重你的。我們要好自為之,決定不隨順自己的殺盜淫妄、貪瞋癡慢等煩惱習氣,決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。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學佛的存心與行為。
【經】言善法者,謂人天身。
學佛的同修和許多宗教的信徒,都承認人有前生和後世。在外國,他們用催眠術,讓一個人在催眠狀態中說出他的前世,有從人、畜生、還有別的星球上投胎來的,有許許多多的記錄,所以其他宗教的神父、牧師、傳教師也都肯定,佛法講的六道輪迴是真的。我們要修善法,來生才能得人身。善法中摻雜少許不善,大概百分之十以下可以,超過百分之十的不善,人身就得不到。就像醍醐,前面比喻過了,摻雜一點點毒藥,如果量很微小,吃了固然有害,但還不至於送命,來生還能得人天身。
【經】聲聞菩提、獨覺菩提、無上菩提。
「菩提」是梵語,意思是覺悟。「聲聞」是阿羅漢,「獨覺」是辟支佛,這兩種都屬小乘,已超越六道輪迴,不再夾雜見思煩惱。聲聞和獨覺的見思煩惱雖然斷盡,卻還摻雜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我們無法覺察,更無法理解和想像,因為無明煩惱極其微細,只有佛能知道。「無上菩提」是菩薩和佛所證得的。從人天一直到作佛:
【經】皆依此法,以為根本,而得成就。
這三句十二個字,我們要牢牢的記住,不能忘記。我們成就人道,成就天道,成就小乘,成就菩薩,乃至於成就佛道,都是依靠這個方法為根本,可見其重要性。
【經】此法即是十善業道。何等為十?謂能永離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欲、瞋恚、邪見。
「永離」兩個字是一直貫下去的,即永離殺生、永離偷盜、永離邪行,直至永離邪見。
第一條是「永離殺生」。殺生是最嚴重的惡,不但不能有殺生的行為,傷害眾生的念頭都不能有,我們的心地才純善。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傷害我,甚至殺害我,怎麼辦?《金剛經》上有一個公案: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肢體。這是傷害到極處,不但要你的命,還不讓你好死,把你的身體一片一片用刀割下來,淩遲處死。菩薩怎麼樣?一點怨恨心都沒有,完全沒有「他不對,我對」的念頭,絕對沒有怪他,純以純善之心處之,所以這是忍辱度的圓滿相。
在修行過程當中,我們一定會遭遇到類似以上之事。如果遭遇到時,你就恨他:「我好心對他,他這樣對待我,我將來要報復!」那你還搞輪迴,不能成就。如果像忍辱仙人一樣,一絲毫惡念都不生,你就成佛了,你就不會在六道。我們是覺悟的人,曉得那一些傷害、毀謗、侮辱我們的人,還在迷惑顛倒。覺悟的人如果還要和迷惑顛倒的人計較,就是我們的過失,他們沒有過失。他們對我們的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和種種障難,我們看到了要點頭:「做得不錯,正常的!」他們若能不這麼做,就不是凡夫了。所以,我們看他們看得很清楚,他們看我們就不清楚了。我們學「永離殺生」,就要學忍辱仙人。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,詳細記載在《大涅槃經》。
今天,看到小的蚊蟲螞蟻,你還能傷害牠們嗎?許多同修為這事煩惱:「家裡蚊蟲、螞蟻、蟑螂一大堆,怎麼辦?」你如果以真誠、慈悲心對牠們,牠們自己會離開。我在丹斯里李金友的山上吃晚餐時,他跟我說:山上種菜,初種時小蟲很多,也來吃菜。農夫隨牠們吃,絕對不趕牠們走。牠們也是眾生,也需要飲食,來吃一點,我們歡喜布施,決定不起一點惡心對牠們。這個情形逐年減少,現在已很少,不曉得那些蟲跑到哪裡去了。這證明有感應。不能殺,愈殺愈多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
過去幾千年來,農夫種植農作物,並沒有用農藥,收成也不錯。農藥發明之後,病害蟲只有增加,沒有減少,而且這些病害蟲對農作物的抵抗力逐年加強,殺之不盡。何必與眾生結怨仇?所以,「永離殺生」是最正確的觀念。我們不能說牠是害蟲就可以殺,憑心而論,動物之間,最大的害蟲是人類,你們想想,對不對?所以,我們一定要覺悟,要聽從佛陀的教誨,把殺的念頭斷掉。不但不殺,惱害眾生都不可以,絕不可以令眾生因我而生煩惱。我們的「忍辱波羅蜜」要從這個地方成就。
第二條是「永離偷盜」。偷盜的範圍非常廣泛,佛在經中和我們說明,偷盜是「不與取」。有主之物,主人沒有答應,你把它拿來用,就是「偷盜」。日常生活當中,這些不善不勝枚舉。我以前跟隨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他當時在奉祀官府服務,職務是主任祕書。他每次領公家信紙信封,一定向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報告:「我領信紙信封,我私人寫信時也要用。」
孔德成先生聽的次數多了,說:「你怎麼這麼囉嗦!」
他說:「我用公家的信紙寫私人信,如果沒得到你的答應,我就犯了偷盜戒。我一定要與你說明,你點頭答應,我才敢用公家信紙寫私人信。」
今天,寺廟也印有信紙和信封,出家人拿去寫私人信,有沒有向住持方丈報告:「我要拿來做私人寫信用?」如果沒有,就犯了偷盜戒。這就是你的修善中夾雜不善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件事更容易犯。寺廟的電話也是公家的,拿這個電話跟朋友聊天閒談,也犯盜戒。偷盜道場東西的罪,《地藏經》上有明文:「竊盜常住物,三世諸佛都不能救。」我常勸導大家,打電話要長話短說,多一句不如少一句,少一句不如不說。別人打給你,可以,那是他們付費,不是常住付費。我們打出去,常住就要付電話費。我單單舉這兩個例子,其他的可以舉一反三。
常住物一定要愛護,因為愛護常住物是惜福。糟蹋常住物,你出家就一生都沒福報。為什麼?福報都在這裡流掉了。佛家常講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。」諺語又說: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。」我們想到這些話,毛骨悚然!所以,我決不勸人出家,出家如果不如法,就到地獄去了。不出家不墮地獄,出家墮地獄。所以勸人出家,就是把人拉到地獄去,害慘了人!這是最不道德的。李老師當年在世,只勸人皈依,不勸人受五戒。為什麼?我勸你受戒,你要是犯了戒,我也有過失。戒是要自己真正發心受持。如果想想這個戒條我做不到,那決定不可以受戒。實在講,我們只可以勸人學佛,勸人三皈依都有問題。為什麼?三皈依是要你自己發心的,三皈要是搞錯了,麻煩多!他皈依某個法師,皈依某個道場,「這位法師是我的師父、那位不是我的師父,這是我師父的道場、那不是我師父的道場」,起嚴重分別,是「破和合僧」罪,要墮阿鼻地獄。
不偷盜,最簡單的說,就是「決定不可以佔別人分毫的便宜」。古德講得好:「吃虧是福。」我們要學吃虧。佔便宜是罪過,要把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盡。
第三條是「永離邪行」。邪行指淫欲。在家菩薩不邪淫,出家人永斷淫欲。此地「永離」與「永斷」是同一個意思。
第四條是「永離妄語」。妄語是說假話,欺騙眾生。對人沒有實話,這個毛病習氣是無量劫帶來的。尤其現在的社會,妄語已成風氣。現在的法律,常常講到「保障隱私權」。保障隱私權當然要打妄語,不打妄語就不能隱私了,這是世法的標準,與佛法標準很不同。「私」總有不體面或者不光明的一面,佛法中決定沒有隱私。佛法完全透明,光明顯耀,大公無私。我們如果想在這一生成就道業,一定要永離妄語。
可是,佛法自始至終,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。佛經中有例子:獵人追一隻兔子,兔子跑到一個三岔路口,逃走了。你正好在這個地方看到,獵人問你:「我剛才追的兔子從哪邊跑了?」這個人如果不妄語:「從這邊走了。」這隻兔子被他追到,命就沒了。這個時候,可以打個「方便妄語」,說:「兔子從那邊走了。」獵人就永遠追不到,你這個妄語是救了兩條命。這種妄語在佛法叫「開緣」,不是破戒。每一條戒律都有「開、遮、持、犯」,要有智慧通權達變,曉得什麼狀況之下,怎樣做是正確合理的。
你若不懂這些方法,就守住一個原則:「決定利益眾生,決定不害眾生。」說「兔子從那邊跑了」這句假話,其實救了兔子和獵人兩條命。獵人雖然起了殺生的念頭,但畢竟沒有殺生的行為,因此不會墮惡道。兩個人都救了,這是一件善行。凡是對社會、對眾生有利益的,這個妄語叫「開緣」。
第五條是「永離兩舌」。兩舌是挑撥是非。鬥亂兩頭,決定是過失。叫人家父子不和、夫妻不和、兄弟不和、朋友不和,在社會上叫人家君臣不和、國與國不和,這個罪就更大。如果挑撥演變為戰爭,這個兩舌罪決定墮阿鼻地獄。如果兩舌破壞道場,罪過就更重。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中有例子:兩個法師講經,講得不錯,聽眾很多,信徒對法師很恭敬,供養很多。別的出家人看到就嫉妒,於是造謠生事,挑撥間離,使聽眾對法師喪失信心,把這個道場破壞了。挑撥間離的出家人墮阿鼻地獄,以人間的時間計算,在地獄中一千八百萬年。我們必須知道,人間與地獄有很大的時差,人間一千八百萬年,在地獄的感受是無量劫。看到別人得恭敬利養,自己感到難過,無非是嫉妒、愚癡。造這種罪業,就要受這麼苦的果報。
第六條是「永離惡口」。惡口是說話粗魯。沒有禮貌,出口傷人,容易得罪人。
第七條是「永離綺語」。綺語是花言巧語,欺騙眾生。這些口業,在今天的社會,幾乎很少人不犯,所以天災人禍綿延不斷。如果我們稍稍留意,從資訊中做個統計,你會發現,現在這個世界的災難頻率不斷在上升,而每一次的災難都比以往嚴重。什麼原因?眾生造作種種不善業感得來的。
有幾位台灣比丘尼問我:「法師,台灣中部佛教非常興盛,為什麼會發生九二一大地震?」我告訴她們:「台灣中部我看過。在沒出家前,我在埔里住過半年,跟懺雲法師住茅篷。那個時候,埔里確實是台灣的福地,建茅篷的那座山非常秀麗,一般人講是好風水。可是,幾十年後,那座山建滿了寺廟,大概有二、三十間。大家講佛法興盛,可是仔細看看,是怎麼樣?每間寺廟都彼此不相往來,都不擇手段的拉信徒,都說:我這裡好、他那裡不好,自讚毀他。而且,那座山沒有整體的規畫,變成了亂墳崗,把風水完全破壞了。大地震從那裡發生,必有原因。李炳南老居士過去常講:有廟無道,不能興教。廟蓋得雖多,卻沒有道。雖然是出家人,卻沒有捨棄自私自利,沒有放下名聞利養,依舊搞貪瞋癡慢。不善的業,感得不善的果報,怎能怨天尤人?」
我又舉了一個例子。懺雲法師也在那兒,聽說大地震時,他沒有事。他的廟為什麼平安?老和尚雖然很少講經說法,但還是有修行,值得我們尊敬和讚歎,所以護法龍天還是保佑。種善因,得善果,不善的因,必有不善的果報。老老實實,規規矩矩,果報的對比就非常明顯。
最後三條是「永離貪欲,永離瞋恚,永離邪見。」這是最重要的。身惡和口惡都由意惡主宰。我們心念善,身、語當然善,如果心念不善,想不造口業或不犯身業,就太難太難了。所以,最重要的是意業。「修行」的意思,我們一定要搞清楚。「行」是我們的生活行為,「修」是修正。我們的生活行為有了錯誤,把錯誤修正過來,就叫修行。這十條善業就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。「永離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」是修正身業的錯誤行為,「永離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」是修正言語的錯誤行為,「永離貪、瞋、癡」是修正心地的錯誤行為。宗門與教下的祖師大德教我們修行要「從根本修」。根本是意業,即「貪欲、瞋恚、邪見」。
第八條是「永離貪欲」。欲是欲望,世間人都貪,不曉得利害。佛在經論上千叮嚀、萬囑咐:「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地獄五條根。」一條不斷,就叫你下地獄,五條都有,你就永遠不能離開地獄。我們在生活上,不能離開財色名食睡,但是必須明瞭它們的副作用之大,面對它們時要有極高度的警覺,不能為它們所害,決定不可以起貪戀之心。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也要穿衣吃飯,但穿的是什麼衣?最簡單的衣服,能夠蔽體、禦寒、保暖就可以了,絕不貪求它的質料樣式。
在佛門,出家人穿的紅袈裟中,還繡著「萬壽萬福」等字或佛菩薩像,很容易增長貪心。這種服色在古時候有,但決不是法師自己做的,也不是信徒供養的,是皇帝對法師尊重,欽賜。要穿,也只是偶爾在大典禮當中,穿給皇帝看,不穿的話皇帝會不高興。如果不是皇帝要參加大典,決定不穿。現在出家人自己做的服色,追求好看,這是貪欲還沒能斷。韓瑛館長在一九九七年往生之後,我從此就不再用黃海青和紅袈裟。穿咖啡色的二十五條衣,我大概是第一人,在僧服店做衣時,還沒有人做過。我想到這點,是因為佛在經論中教導我們,出家人應穿染色衣。染是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五種正色混合在一起。單色代表一個族群,染色則代表多元文化,在前面已經講過。
第九條是「永離瞋恚」。不合自己的愛好,往往就起瞋恚心。慳貪墮餓鬼,瞋恚墮地獄,貪再加上瞋,後果嚴重。
第十條是「永離邪見」。邪見就是愚癡。違背真理,違背事實真相,見解都是錯誤的。愚癡很難辨別,所以我們一定要常讀聖賢書,接受聖賢的正知正見教誨,才能永離愚癡。
在這部經中,這十個綱目,都有各自的修學細目與因緣果報。不論宗門教下,顯教密教,這部經是共同科目。人、天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統統都要修學。違背這部經典,就決定不是佛弟子。
以上這段經文,是我們修行的精華,希望諸位能把它背熟,常常檢點自己的心行,我們才能回頭,真正「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」,最後達到「轉凡為聖」的殊勝果報。
Thursday, September 9, 2010
太上感應篇
太上曰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
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,依人所犯輕重,以奪人算。算減則貧耗,多逢憂患;人皆惡之,刑禍隨之,吉慶避之,惡星災之;算盡則死。
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頭上,錄人罪惡,奪其紀算。又有三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輒上詣天曹,言人罪過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凡人有過,大則奪紀,小則奪算。其過大小,有數百事,欲求長生者,先須避之。
是道則進,非道則退。不履邪徑,不欺暗室;積德累功,慈心於物;忠孝友悌,正己化人;矜孤恤寡,敬老懷幼;昆蟲草木,猶不可傷。宜憫人之凶,樂人之善;濟人之急,救人之危。見人之得,如己之得;見人之失,如己之失。不彰人短,不炫己長;遏惡揚善,推多取少。受辱不怨,受寵若驚;施恩不求報,與人不追悔。
所謂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祿隨之,眾邪遠之,神靈衛之;所作必成,神仙可冀。欲求天仙者,當立一千三百善;欲求地仙者,當立三百善。
苟或非義而動,背理而行;以惡為能,忍作殘害;陰賊良善,暗侮君親;慢其先生,叛其所事;誑諸無識,謗諸同學;虛誣詐偽,攻訐宗親;剛強不仁,狠戾自用;是非不當,向背乖宜;虐下取功,諂上希旨;受恩不感,念怨不休;輕蔑天民,擾亂國政;賞及非義,刑及無辜;殺人取財,傾人取位;誅降戮服,貶正排賢;凌孤逼寡,棄法受賂;以直為曲,以曲為直;入輕為重,見殺加怒;知過不改,知善不為;自罪引他,壅塞方術;訕謗聖賢,侵凌道德。
射飛逐走,發蟄驚棲;填穴覆巢,傷胎破卵;願人有失,毀人成功;危人自安,減人自益;以惡易好,以私廢公,竊人之能,蔽人之善;形人之醜,訐人之私;耗人貨財,離人骨肉;侵人所愛,助人為非;逞志作威,辱人求勝;敗人苗稼,破人婚姻;苟富而驕,苟免無恥;認恩推過,嫁禍賣惡;沽買虛譽,包貯險心;挫人所長,護己所短;乘威迫脅,縱暴殺傷;無故剪裁,非禮烹宰;散棄五縠,勞擾眾生;破人之家,取其財寶;決水放火,以害民居;紊亂規模,以敗人功;損人器物,以窮人用。
見他榮貴,願他流貶;見他富有,願他破散;見他色美,起心私之;負他貨財,願他身死;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;見他失便,便說他過;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,見他材能可稱而抑之。
埋蠱厭人,用藥殺樹;恚怒師傅,抵觸父兄;強取強求,好侵好奪;擄掠致富,巧詐求遷;賞罰不平,逸樂過節;苛虐其下,恐嚇於他;怨天尤人,呵風罵雨;鬥合爭訟,妄逐朋黨;用妻妾語,違父母訓;得新忘故,口是心非;貪冒於財,欺罔其上;造作惡語,讒毀平人;毀人稱直,罵神稱正;棄順效逆,背親向疏;指天地以證鄙懷,引神明而鑒猥事。
施與後悔,假借不還;分外營求,力上施設;淫慾過度,心毒貌慈;穢食餧人,左道惑眾;短尺狹度,輕秤小升;以偽雜真,採取姦利;壓良為賤,謾驀愚人;貪婪無厭,咒詛求直。
嗜酒悖亂,骨肉忿爭;男不忠良,女不柔順;不和其室,不敬其夫;每好矜誇,常行妒忌;無行於妻子,失禮於舅姑;輕慢先靈,違逆上命;作為無益,懷挾外心;自咒咒他,偏憎偏愛;越井越灶,跳食跳人;損子墮胎,行多隱僻;晦臘歌舞,朔旦號怒;對北涕唾及溺,對灶吟詠及哭;又以灶火燒香,穢柴作食;夜起裸露,八節行刑;唾流星,指虹霓;輒指三光,久視日月;春月燎獵,對北惡罵,無故殺龜打蛇…如是等罪,司命隨其輕重,奪其紀算。算盡則死;死有餘責,乃殃及子孫。
又諸橫取人財者,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,漸至死喪。若不死喪,則有水火盜賊、遺亡器物、疾病口舌諸事,以當妄取之值。
又枉殺人者,是易刀兵而相殺也。取非義之財者,譬如漏脯救饑,鴆酒止渴;非不暫飽,死亦及之。
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;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其有曾行惡事,後自改悔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久久必獲吉慶;所謂轉禍為福也。故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凶人語惡、視惡、行惡,一日有三惡,三年天必降之禍。胡不勉而行之?
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,依人所犯輕重,以奪人算。算減則貧耗,多逢憂患;人皆惡之,刑禍隨之,吉慶避之,惡星災之;算盡則死。
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頭上,錄人罪惡,奪其紀算。又有三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輒上詣天曹,言人罪過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凡人有過,大則奪紀,小則奪算。其過大小,有數百事,欲求長生者,先須避之。
是道則進,非道則退。不履邪徑,不欺暗室;積德累功,慈心於物;忠孝友悌,正己化人;矜孤恤寡,敬老懷幼;昆蟲草木,猶不可傷。宜憫人之凶,樂人之善;濟人之急,救人之危。見人之得,如己之得;見人之失,如己之失。不彰人短,不炫己長;遏惡揚善,推多取少。受辱不怨,受寵若驚;施恩不求報,與人不追悔。
所謂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福祿隨之,眾邪遠之,神靈衛之;所作必成,神仙可冀。欲求天仙者,當立一千三百善;欲求地仙者,當立三百善。
苟或非義而動,背理而行;以惡為能,忍作殘害;陰賊良善,暗侮君親;慢其先生,叛其所事;誑諸無識,謗諸同學;虛誣詐偽,攻訐宗親;剛強不仁,狠戾自用;是非不當,向背乖宜;虐下取功,諂上希旨;受恩不感,念怨不休;輕蔑天民,擾亂國政;賞及非義,刑及無辜;殺人取財,傾人取位;誅降戮服,貶正排賢;凌孤逼寡,棄法受賂;以直為曲,以曲為直;入輕為重,見殺加怒;知過不改,知善不為;自罪引他,壅塞方術;訕謗聖賢,侵凌道德。
射飛逐走,發蟄驚棲;填穴覆巢,傷胎破卵;願人有失,毀人成功;危人自安,減人自益;以惡易好,以私廢公,竊人之能,蔽人之善;形人之醜,訐人之私;耗人貨財,離人骨肉;侵人所愛,助人為非;逞志作威,辱人求勝;敗人苗稼,破人婚姻;苟富而驕,苟免無恥;認恩推過,嫁禍賣惡;沽買虛譽,包貯險心;挫人所長,護己所短;乘威迫脅,縱暴殺傷;無故剪裁,非禮烹宰;散棄五縠,勞擾眾生;破人之家,取其財寶;決水放火,以害民居;紊亂規模,以敗人功;損人器物,以窮人用。
見他榮貴,願他流貶;見他富有,願他破散;見他色美,起心私之;負他貨財,願他身死;干求不遂,便生咒恨;見他失便,便說他過;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,見他材能可稱而抑之。
埋蠱厭人,用藥殺樹;恚怒師傅,抵觸父兄;強取強求,好侵好奪;擄掠致富,巧詐求遷;賞罰不平,逸樂過節;苛虐其下,恐嚇於他;怨天尤人,呵風罵雨;鬥合爭訟,妄逐朋黨;用妻妾語,違父母訓;得新忘故,口是心非;貪冒於財,欺罔其上;造作惡語,讒毀平人;毀人稱直,罵神稱正;棄順效逆,背親向疏;指天地以證鄙懷,引神明而鑒猥事。
施與後悔,假借不還;分外營求,力上施設;淫慾過度,心毒貌慈;穢食餧人,左道惑眾;短尺狹度,輕秤小升;以偽雜真,採取姦利;壓良為賤,謾驀愚人;貪婪無厭,咒詛求直。
嗜酒悖亂,骨肉忿爭;男不忠良,女不柔順;不和其室,不敬其夫;每好矜誇,常行妒忌;無行於妻子,失禮於舅姑;輕慢先靈,違逆上命;作為無益,懷挾外心;自咒咒他,偏憎偏愛;越井越灶,跳食跳人;損子墮胎,行多隱僻;晦臘歌舞,朔旦號怒;對北涕唾及溺,對灶吟詠及哭;又以灶火燒香,穢柴作食;夜起裸露,八節行刑;唾流星,指虹霓;輒指三光,久視日月;春月燎獵,對北惡罵,無故殺龜打蛇…如是等罪,司命隨其輕重,奪其紀算。算盡則死;死有餘責,乃殃及子孫。
又諸橫取人財者,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,漸至死喪。若不死喪,則有水火盜賊、遺亡器物、疾病口舌諸事,以當妄取之值。
又枉殺人者,是易刀兵而相殺也。取非義之財者,譬如漏脯救饑,鴆酒止渴;非不暫飽,死亦及之。
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;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其有曾行惡事,後自改悔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久久必獲吉慶;所謂轉禍為福也。故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凶人語惡、視惡、行惡,一日有三惡,三年天必降之禍。胡不勉而行之?
Tuesday, September 7, 2010
地藏法門─修持方法
請進:http://www.folou.com/thread-176283-1-1.html
地藏法門─修持方法(非常好的實修心得,值得借鑒)我劉鐘穗,本名貴英,生長於臺灣。目前住在美國加州。曾經在美國的萬佛聖城道場中,追隨宣化師父上人學 習,住在聖城道場中七年半之久。之前在臺灣,也曾有於各大道場見識學習的經驗。而當初去美國的因緣,就是為了要跟隨宣化上人出家學習佛法。天津是我的祖籍 故鄉,因為我父母親都生長于天津,所以有這殊勝機會回家鄉來與大家結結法緣。個人才疏學淺,慚愧也許不能利益大家許多,但有些學習經歷可以和大家分享。
先提醒大家:我一向都與同修們說,聽善知識們說說講講的時候要學著會聽雖然我是一個不會說講的人,但相信在我講的過程中,大家要學到會聽,也要學會舉一反三,以及反思。 我個人在萬佛城隨師父宣化上人學習時,較為著注重于持修,如今在美國也是著重於帶領著大家一起做佛法上的功課。看到大家,我非常法喜。知道大家都很精進地 修持地藏法門,我更是很敬佩,很法喜讚歎。諸佛菩薩為芸芸眾生說法,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好。但是最應機最適合我們現代人生活的,而且眾生們都最需要的, 還是地藏法門。這是諸佛菩薩、地藏菩薩慈悲,給予再好不過的一個救援法,讓我們可以有這個法門來修持。在這個娑婆世界,現生的環境中,所有世間因緣、法上 因緣都能因之得到妥善安排及增進。
我現在和大家分享的是:現在大家都可以說是地藏菩薩的弟子了!因為只要一心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,就是菩薩的弟子。現在我要和大家講佛法學習中的秘訣:你說 我天天念地藏菩薩,修地藏法門,可是要怎麼修才能得到法益呢?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是多年累積的、也是從年輕到現在由於許多的因因緣緣,從我看到很多修行人 於學習中遇到的障礙,所體悟出的法上的學習方法。
☆《第一堂的功課:一天一萬地藏菩薩聖號、十日圓滿十萬》
在這裏先做簡單介紹:從學習上來說,我的入門是地藏法門。其實我們每一位生生世世都和諸佛菩薩有緣,都有佛法上的善根因緣。但是今生又能經由什麼因緣再繼 續回歸佛法?都說不定。像我是因為父親過世的因緣,為父親誦《地藏經》而接續上佛法的宿緣。當時接觸的上知下國老法師,就是專修地藏法門的高僧。老法師當 時閉地藏關剛滿三年,原本是不想出關的。因為我母親的皈依師生病去叩關懇請老法師幫助料理後事,於此因緣老法師才出關房,在大覺寺為之舉辦水陸法會、拜梁 皇懺等的超薦大法會,作大法佈施。作七期佛事期間,我母親就上山去給師父叩頭。當時是我父親送母親上山到寺院。到第四七期時,我父親突發意外,腦溢血過世 了。老法師慈悲,特為我父親做佛事辦地藏法會!當時我煩惱障重,老和尚慈悲教導我,給了我一個功課:好好地念地藏菩薩吧。怎麼做功課呢?教我每天要念一萬 遍地藏菩薩聖號,跪在地藏菩薩前念滿十萬遍!──我的第一個開頭功課就是這樣。所以今生才能幫助我,將我的宿世於佛法上的因緣續接上。那時還是初學,什麼 都不懂,還不是實踐型的。不過我姊弟等從小就跟著母親拜佛、拜觀音菩薩,雖然不懂什麼佛理,但佛書還是常常看的。老和尚給了這個法門,當然要做了;剛開始 念珠還沒請到,就拿火柴棍兒,跪在佛菩薩前,從左搬到右,再從右搬到左,一天至少念一萬遍。老和尚還講了,要念到痛哭流涕,從心底發出來的真誠的懺悔心。 我當時還沒感受到。但在十天內把十萬遍聖號念完之時,用真心念時才知道,無形中就與諸佛菩薩感應,而慚愧懺悔心生,由不得自己就痛哭流涕。過了幾天老和尚 問我,十萬念完沒有?我說:念完了。續問:還有沒有再念呢?啊!沒念,停了!老和尚就跟我說:怎麼停了呢?不會繼續念下去?我這才懂,“停了”兩個字就是 不好,還得持續不斷。
上廣下欽老和尚是近代高僧,從年輕開始就在深山坐禪、念佛,不吃飯,只吃少許水果,被大眾譽稱為水果師;那時正在高雄傳戒(因預知時至而廣開方便門辦大法 會,讓大眾皈依佛門),老和尚要我去皈依上廣下欽老和尚。我皈依後就在家裏看經學習、作功課:誦《地藏經》《金剛經》《法華經》《大悲咒》等。那時候還不 懂拜懺。因為法上的因緣都是有次第的,必須做到一個程度才會再進升上一層。
☆《地藏法門 次第修法是:持名、念經 拜懺、持咒》
再談談地藏法門該怎麼修、包含那些?地藏法門有三部經:《地藏經》、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、《十輪經》。若要修方便法,就先持名,持地藏菩薩名號;再誦《地 藏經》,還有拜地藏懺,或者是占察懺。還有一層是什麼?是持咒。持咒不管在哪個法門裏都屬於高層次的。這都是地藏法門。持名只是念佛、念菩薩名號。持名之 外呢?每個菩薩都為我們給一個咒或是心咒,這個心咒比名號所含的意思更多,得拜得了懺以後才持得了咒。這也是一種「次第」。一般來講,不管什麼法門、什麼 宗派都一樣,在學習上都是先持名,這才誦得下經,否則翻開經本不是打瞌睡就是起煩惱。等持一段地藏菩薩名號後,累積一段因緣後再誦經,《地藏經》才誦得下 去。而念經念一段時間後,也許就有人指點因緣去拜懺;拜地藏懺是很殊勝的,效果很好,力量不可思議。增進到拜懺後,動禪、靜禪都增進了,再來就可以持咒 了。地藏法門的咒有哪些?地藏菩薩心咒、滅定業真言【學習】推薦有緣人虔誦: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(威力大得不得了,附幾則超級感應)http://www.folou.com/thread-127903-1-1.html等。
☆ 《修學學法門秘訣:在於不間斷》
不管你修哪個法門,給大家一個秘訣,就是「不斷」:不要中斷。你可以少,但不能斷。如果你每天給自己規定念一部《地藏經》,但是有時候有事緣或特別狀況, 這一部經念不下來怎麼辦?答案是念一卷也行,甚至於只念一品也都不能斷。這個方法可以使你的菩提心、法種子一直有營養灌溉著,不讓它今天曬太陽,明天又沒 水;這是打比方說,意思就是不能斷。就像《地藏經》上說,十齋日時每天持一部《地藏經》,一個月不是持十部嗎?那麼如果你把這十部經的因緣分成每天都持, 今天上卷、明天中卷、後天下卷,一個月不也是十部了嗎?這兩者的利益功德、因緣順境比較來說,每天都持的要好些。所以鼓勵大家不管你是怎麼修、有什麼緣、 什麼情況,地藏菩薩在你心中;時時不忘、念念不離,你心中的正念就在。地藏菩薩入我、我入地藏菩薩。也可以說,你就是地藏菩薩分身。以前我無論走到哪,弘 揚地藏法門時我都和大家講:不要妄自菲薄。我們每一位專修地藏法門的人,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,每一位都是。你不要想:我念念幾句地藏菩薩能有什麼功德因 緣?這些都不想最好。就像以前梁武帝問達摩祖師:我建塔建廟有沒有功德?祖師說:沒有功德。這就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做「著相佈施」,而「不著相佈施法」才是最上的功德。同樣,有人問說:“念經念佛有多大功德?”其實你每念一句地藏菩薩聖號,都會因地藏菩薩願力的加持而得到很大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☆《萬佛聖城的修學介紹》
我們萬佛聖城裏有很多人,都有些特殊的因緣來到道場,跟著師父學習,或發心出家。包括有許多小沙彌,有的六歲就出家了,因為他有善根,過去世就是出家人, 曾發的願也是要和師父出家,所以師父恩准他出家學習。不僅有六歲的,還有八歲、十二、三歲的小沙彌,讓人非常法喜,還都很精進,打坐時都不蓋腿。我還勸 說:還是要蓋腿保護著,受了涼不好。因我們那兒早晚溫差大、多變。那裏的小沙彌善根很好,各有專修經、論,那就是宿世的法種子根基。藉我們現在比方說,就 如電腦裏的記憶體,它早就儲存著這些法種子,所以今生遇緣再把這些調出來重新復習也不是難事。小沙彌修學很精進,大法師們也都是日常早午晚三堂課,一堂都 不能缺,還有自己的專修。師 父殷切鼓勵我們深入經藏,要求出家人還需要會背幾部經典,尤其楞嚴咒更要會背誦。這是日常早課之一,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大咒,是《楞嚴經》的精華。如果在 座中有人沒看過也不會念這個楞嚴咒,也別著急,咱一步一步來。在學習上我們能以地藏法門為主,法上就會逐步增進沒有問題。萬佛聖城的規矩是很嚴的。嚴持戒 律,六大宗旨,還有師父的要求,讓我們能深入經藏,開大智慧。大家都很精進。每天除了日常課誦之外,都有講經說法的學習,連在家居士都也要做到。師父要訓 練我們能講經說法,要能將師父講的義理吸收了,且有自己的瞭解融會再說講出來。要讓我們知道:我們要把自己得的法益與大家分享。
☆《福慧雙修》
八萬四千法門,法門無量,哪個法門適合我學?大家可能開始都有這個疑問。甚至於想:我喜歡經論,或喜歡教理 方面的研究,而有所選擇。可是不管你選擇什麼法門,你都得兼修地藏法門,這兼修就可以幫助大家的家庭、事業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一切順緣成就,讓你煩惱障越 來越少,堅固心越來越強,佛法道業越來越穩。事業上、家庭上一切障緣都能除,能安心才能夠精進,才能開智慧。這在法緣增上是很重要的關鍵。所以說要積福、 積緣、積慧,我們要福慧雙修。光修福不修慧,大象掛瓔珞;光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。我們修學佛法,就要福慧雙修。那什麼法門最合適?地藏法門!──福具 足圓滿,慧具足圓滿。只有福慧雙修才能安身安心,繼續增進,這是地藏法門的殊勝。我呢,借著這個因緣把我看到的、積累的經驗跟大家分享,相信我們大家一路精進,會更穩固更有信心。
☆《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以及回向的法效應用》
下面我再講幾個問題。我先鼓勵大家,要學著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。時間因緣不要急。今天聽到了、一曆耳根,種個不滅的善根。至於這容不容易學、什麼時候才能學會?你都不要想這些事。這也是地藏菩薩的因緣讓各位得到的。
我給大家再結一個法緣:傳大家這個悉曇原文、原音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。我們念的這悉曇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,外面沒有,平常也都聽不到 的,我們今天就學會。地藏法門我剛才講了這些,再給大家復習一下:先是持地藏菩薩名號,再者就是持悉曇音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。不是強迫大家,只 是告訴你這是一個方法。至於怎麼運用?就要隨個人因緣,是要慢慢累積下來的。這些累積是不落空的, 《地藏經》上就有:所積福業一沙一塵都不會落空的。再給大家總結一個重點:當有狀況或有障礙的時候,要用這個一天一萬聲的持誦地藏聖號,這是最快的方法。 平日可以一天一千遍,作為日常的功課,每天都堅持來作。當有特殊事障時,可以一天一萬,十萬遍持完做個專會向。這樣事緣、障緣、任何想成就的事、想成就的 因緣等,都能具足圓滿。這是給大家的一個便捷方法。十天之內要念完十萬遍,十天不行就二十天;最多不能超過三十天,超過三十天的效果就像你把一杯濃汁妙藥 用水沖淡了似的,明白嗎?
☆《如何發心?》
下面給大家講講慈濟功德會。
這個功德會是臺灣的證嚴法師創辦的。法師年輕時家境蠻苦的,是養母養她,生母沒有因緣跟她在一起。在出家因緣的增上緣上,看到人病死,有人生小孩因為沒有 錢被醫院裏的人抬出去就死了。法師看到這些就心發大憐憫、發大願:以後要救助這些貧苦人,有病的得醫療、窮的能得接濟。所以這個慈濟功德會到現在世界有 名,哪個國家有危難,第一個趕到現場的都是慈濟志工。證嚴法師在臺灣是非常受人尊敬的。看似弱不禁風的身體,可是毅力之強讓眾人敬服,感召很多大眾。慈濟 功德會剛開始就只有幾位老菩薩,把菜錢放在竹桶裏存著,一天一毛、五毛、一塊、兩塊。這是為什麼?法師不讓你一次把錢掏出來,就是讓你發心,先有個起念說我這一塊錢是為了幫助受苦人省下來的,這樣你就種了一個善根種子在裏面,這個種子每天都在生長、成就。所以發心很重要,你每天都有善心在那裏發芽醞釀。老 法師非常受人敬仰,帶領功德會會員們出資建了一所很大很好的醫院,幫助那些貧苦的人,施貧濟醫做好事。我還沒到萬佛城之前,過農曆年的時候我也去了慈濟精 舍。那時醫院放假,法師難得清閒;我那時一心念地藏菩薩,心無雜念,法師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在那插花佈置道場,感覺因緣很殊勝。在我第一次見到證嚴法師就頂 禮三拜說:“法師,您在我心目中就是觀世音菩薩。”法師也受了我三拜。一整天在法師旁邊,身心清靜什麼問題都沒有,妄念也打不起來。師姐就問我,這麼好的 機會,你怎麼不問問題呢?我說:有什麼好問的!該做的我都知道,只是不一定做得到而已。
☆《為甚麼做不到?》
發心學習想作功課卻不一定做得到,這問題在哪呢?。後來有因緣,我解了這個問題。其中的道理是:因為我們在 佛法裏做的點點滴滴都是功德因緣,但是我們盛功德的這個器皿有漏洞!──我們現在都還在學習中,還沒修到「無漏」這種程度,所以漏洞多,做的功德還不如漏 的快。你今天肯發心做了一點,可是你明天太放逸,又漏了很多;如果你後天還不繼續,還要漏得更多!隨時做,隨時漏,所以困難就比較大。發心有,學習心也 有,想做卻做不到;剛發心作些功課就來考驗,這個來找那個來請,什麼雜事障緣都來了!
☆《去除陋習 哪一個漏是最大的呢?三業中的口業》
三業中,我們貪嗔癡都有。其實我們都在學習。在持誦、持名、誦經,都有在做佛法的因緣功德,點滴都是不落空的。但為什麼它沒盛住呢?問題在哪兒呢?哪一個 漏洞最大呢?口業!當然不光只有口業是漏洞。但是口業包含的比較多:一個是出去的,一個是進來的!──不淨!口業不淨!你說出去的也不淨,由口進來的也不 淨。所以得要吃素,要你不殺生。如果還沒有茹素的也要試著只吃三淨肉,不見殺。不見血的那種叫三淨肉。
先要能吃素,再來就可以持午,也叫做持齋,在萬佛城都是這樣。這個口業問題影響學人比較重,現在知道了可以定個目標,逐漸減葷食改茹素地增進。我以前教插 花,學生很多。我都勸說他們,給方法開始吃素。因為大家的堅固心都很不容易,所以要用「增進法」,說:阿彌陀佛,今天我吃得清淨些了,少吃了一頓葷,感恩 感恩。這就是會往上加分的「增進」辦法。反之,如果做不到就減分,那麼永遠減下去,信心都失了,反而不好。所以要用加分法就比較容易做到。這口業裏包括著 殺業,千萬不要再去殺生了。這殺業是很重的。
☆《首先持戒不殺生、不食眾生肉》
我們因為還吃肉,所修福業就不得成就。所以持戒是我們學人的根本,戒是無上本。從心裏就有戒,我們就能逐漸變得更好。持戒應該不持於外相,千萬別自己持戒了,就譏笑別人沒持戒!這樣就等於又「漏」了自己的功德。要知道:能有因緣助你做到持戒,是要感恩的啊!
☆《業障是什麼?》
我問大家一個問題:什麼是業?業有善業也有惡業,都是一個個塵世種子,一個個記憶體。你的思想若成為一個不易打破的思考模式,用你自定的認知成為改變不了 的認知,如果你想到什麼就是什麼,固執、不改變,那就叫業,那就會成為你的業。如果你能突破你自己的思考模式,就會逐漸不生業識。譬如:冰化水,水結冰, 本來就是水的一體現象,煩惱、菩提也如是。就如反掌,你把它一翻轉,就不成煩惱了。就是在一念之間,把思想一轉,考慮方式一轉換,就不是業了。大家慢慢琢 磨運用吧。人們一天所造身口意的積累三業,得需要用三部地藏經去消解化了它。老和尚以前就給了這個妙法:一天若能念三遍《地藏經》,萬事順利,福慧遽增。
☆《無我相的訓練》
我這多年來修地藏法門除了法上的增進,平日做事也具足信心。這是佛法裏講的一個「大眾無畏行」。有許多人在大眾面前,心都會開始虛、沒有信心,會擔心會緊張,心裏沒了主似的。所以我常鼓勵同修們:當我們在做事時,不去想有個我在這兒。有這個我在,當然就不能專心了。萬佛聖城辦大法會三壇大戒法會,請法時,南傳、北傳將近有三十多位法師們都在,宣化師父上人坐在中間,四眾們都在大殿,由迎香儀仗排著隊來請聖,我就抬著攝像機在拍錄。
那 場面非常莊嚴肅穆,也沒有在家居士在場。我因修地藏法門的緣故,經常訓練自我,沒有這個我在的念頭,一開始是不想干擾法師眾而站在側邊拍錄影,後來有位元法 師來讓我到中間去拍,於是我就到中間去拍,不懼不畏。昨天剛巧有同修說:萬佛城的法師拍了有關師父的一些錄影帶,拿給我看。我說:好可惜,我那時沒想我會 出萬佛城,都沒有另留一套帶出來。我在城裏志願作錄音室裏整理影音的工作,那時拍了好多有關師父的資料。當時確實一心想著是要跟著師父出家的,還做好了出 家的衣服。去美國萬佛城依止師父上人學習之前,我從沒想過要去美國,在那裏也沒有親戚朋友。只是在我修地藏法門的時候,地藏菩薩給我的感應示現,讓我知道 我將來會遠在國外。剛開始修,一天一萬念的時候,非常殊勝,有很多感應。還有一句話,記得宣化師父常說:沒有感有感應就是最大的感應 為什麼?因為你不求 感應。剛開始學佛時你會有一個求感應的心、求的心,但是後來這求的心也沒了,這就是平常心的道場,非常的自在。
☆《除障時得加速為一天內念地藏經三部;或是拜地藏懺》
綜合以上所述的幾個典故,說的是:
一、有障礙、有狀況時,三部《地藏經》。
二、我相粗重,需再增進道心時,怎麼辦?
弘一大師也曾教化:我們要兼修地藏法門,拜地藏懺。尤其是出家眾,需以地藏法門為淨業資糧。我深知因為大家的因緣及法上的層次程度不同,在這兒不是勉強大家能及時都做到。但是得要知道這是個最好的方法而能朝目標增進, 如:我們有個同修特別歡喜念《地藏經》,一天可以念到 2 至 3 部;我進而勉勵他:可以加拜地藏懺會更好,可是他仍執著於只念地藏經。最後他從念經進步到能拜懺,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、歷程,方悟得地藏懺的利益更大。所 以拜懺也不是容易的,我們都先將方法給大家,而利益則是說不完的。
☆《拜懺的好處以及應用於生活中》
拜懺為什麼比較好呢 因為念經、拜懺有經 文、懺文,知因達果,知懺悔,知道要止惡防非,這些你都知道了,就可以不再造作,開我們智慧。而地藏懺是懺悔過去所造諸惡業,不只是懺自己所作,也能發廣 大心為大眾懺,為自性眾生懺,因為其內有這懺悔文的含意。當你拜佛時,不易克制紛飛的妄念不得力時,就可以拜地藏懺,跟著懺文的文意去修正。一發心就有法 效得到。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要去沐浴、淨身,身體洗乾淨了,那神聖的心靈呢?用什麼方法清淨?所以拜懺就像我們每天要沐浴身心一樣的自然且需要,從拜懺中 得到生活以及道業上的增進,將佛法實用於生活中得到法喜充滿。這也有個實例:在美國生活的節奏很快,同修們都很不容易,壓力都很大;每個人知識、學歷都很 高(若不是有點兒學歷、能力的也去不了美國),所以也很難度,「所知見」特別重。當碰到事障來找了,教了他們化解方法之後,得到益處了這才相信。這 幾年來,全球的經濟都不好,尤其是美國更嚴重,失業的人很多。遇到已經失業的同修,我就勸說:某某,當你拜滿 108 部地藏懺之前,一定找得到工作;或某某,你可能 108 部還不夠,還得再多加一些。我怎麼能知道?地藏菩薩讓我知道。而地藏法門也讓大家都受益了。現在世界變異太大,災難太多。因此我們更要加緊好好修學,起碼 要將自己穩住,在共業中改造別業。所以特別鼓勵大家多拜懺,當碰到特別因緣時,拜地藏懺是最為快速達到除障化解的效果。這些修地藏法門的利益我特別與大家分享,希望大家都得到法益。
☆《弘揚地藏法門》
我一向鼓勵大家修地藏法門弘揚地藏精神,各人自己先得到法益,也希望親朋好友自家眷屬都得到法益。所以能弘揚地藏法門,也比只自己修地藏法門的功效還要 好。功德利益這都是相輔相成的;我們弘揚地藏法門,就是多成就一位分身菩薩出現于世。所以這裏的竅門是讓大家來學習,舉一反三的。當然弘揚地藏法門並不只 是說說這麽簡單。首先,自己得要先做好,得到法益,才有力量進而幫助大家也得到法益。這樣一傳十、十傳百,繼續延傳下去。
不管你修哪個法門,給大家一個秘訣,就是「不斷」:不要中斷。你可以少,但不能斷。如果你每天給自己規定念一部《地藏經》,但是有時候有事緣或特別狀況, 這一部經念不下來怎麼辦?答案是念一卷也行,甚至於只念一品也都不能斷。這個方法可以使你的菩提心、法種子一直有營養灌溉著,不讓它今天曬太陽,明天又沒 水;這是打比方說,意思就是不能斷。就像《地藏經》上說,十齋日時每天持一部《地藏經》,一個月不是持十部嗎?那麼如果你把這十部經的因緣分成每天都持, 今天上卷、明天中卷、後天下卷,一個月不也是十部了嗎?這兩者的利益功德、因緣順境比較來說,每天都持的要好些。所以鼓勵大家不管你是怎麼修、有什麼緣、 什麼情況,地藏菩薩在你心中;時時不忘、念念不離,你心中的正念就在。地藏菩薩入我、我入地藏菩薩。也可以說,你就是地藏菩薩分身。以前我無論走到哪,弘 揚地藏法門時我都和大家講:不要妄自菲薄。我們每一位專修地藏法門的人,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,每一位都是。你不要想:我念念幾句地藏菩薩能有什麼功德因 緣?這些都不想最好。就像以前梁武帝問達摩祖師:我建塔建廟有沒有功德?祖師說:沒有功德。這就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做「著相佈施」,而「不著相佈施法」才是最上的功德。同樣,有人問說:“念經念佛有多大功德?”其實你每念一句地藏菩薩聖號,都會因地藏菩薩願力的加持而得到很大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地藏法門─修持方法(非常好的實修心得,值得借鑒)我劉鐘穗,本名貴英,生長於臺灣。目前住在美國加州。曾經在美國的萬佛聖城道場中,追隨宣化師父上人學 習,住在聖城道場中七年半之久。之前在臺灣,也曾有於各大道場見識學習的經驗。而當初去美國的因緣,就是為了要跟隨宣化上人出家學習佛法。天津是我的祖籍 故鄉,因為我父母親都生長于天津,所以有這殊勝機會回家鄉來與大家結結法緣。個人才疏學淺,慚愧也許不能利益大家許多,但有些學習經歷可以和大家分享。
先提醒大家:我一向都與同修們說,聽善知識們說說講講的時候要學著會聽雖然我是一個不會說講的人,但相信在我講的過程中,大家要學到會聽,也要學會舉一反三,以及反思。 我個人在萬佛城隨師父宣化上人學習時,較為著注重于持修,如今在美國也是著重於帶領著大家一起做佛法上的功課。看到大家,我非常法喜。知道大家都很精進地 修持地藏法門,我更是很敬佩,很法喜讚歎。諸佛菩薩為芸芸眾生說法,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好。但是最應機最適合我們現代人生活的,而且眾生們都最需要的, 還是地藏法門。這是諸佛菩薩、地藏菩薩慈悲,給予再好不過的一個救援法,讓我們可以有這個法門來修持。在這個娑婆世界,現生的環境中,所有世間因緣、法上 因緣都能因之得到妥善安排及增進。
我現在和大家分享的是:現在大家都可以說是地藏菩薩的弟子了!因為只要一心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,就是菩薩的弟子。現在我要和大家講佛法學習中的秘訣:你說 我天天念地藏菩薩,修地藏法門,可是要怎麼修才能得到法益呢?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是多年累積的、也是從年輕到現在由於許多的因因緣緣,從我看到很多修行人 於學習中遇到的障礙,所體悟出的法上的學習方法。
☆《第一堂的功課:一天一萬地藏菩薩聖號、十日圓滿十萬》
在這裏先做簡單介紹:從學習上來說,我的入門是地藏法門。其實我們每一位生生世世都和諸佛菩薩有緣,都有佛法上的善根因緣。但是今生又能經由什麼因緣再繼 續回歸佛法?都說不定。像我是因為父親過世的因緣,為父親誦《地藏經》而接續上佛法的宿緣。當時接觸的上知下國老法師,就是專修地藏法門的高僧。老法師當 時閉地藏關剛滿三年,原本是不想出關的。因為我母親的皈依師生病去叩關懇請老法師幫助料理後事,於此因緣老法師才出關房,在大覺寺為之舉辦水陸法會、拜梁 皇懺等的超薦大法會,作大法佈施。作七期佛事期間,我母親就上山去給師父叩頭。當時是我父親送母親上山到寺院。到第四七期時,我父親突發意外,腦溢血過世 了。老法師慈悲,特為我父親做佛事辦地藏法會!當時我煩惱障重,老和尚慈悲教導我,給了我一個功課:好好地念地藏菩薩吧。怎麼做功課呢?教我每天要念一萬 遍地藏菩薩聖號,跪在地藏菩薩前念滿十萬遍!──我的第一個開頭功課就是這樣。所以今生才能幫助我,將我的宿世於佛法上的因緣續接上。那時還是初學,什麼 都不懂,還不是實踐型的。不過我姊弟等從小就跟著母親拜佛、拜觀音菩薩,雖然不懂什麼佛理,但佛書還是常常看的。老和尚給了這個法門,當然要做了;剛開始 念珠還沒請到,就拿火柴棍兒,跪在佛菩薩前,從左搬到右,再從右搬到左,一天至少念一萬遍。老和尚還講了,要念到痛哭流涕,從心底發出來的真誠的懺悔心。 我當時還沒感受到。但在十天內把十萬遍聖號念完之時,用真心念時才知道,無形中就與諸佛菩薩感應,而慚愧懺悔心生,由不得自己就痛哭流涕。過了幾天老和尚 問我,十萬念完沒有?我說:念完了。續問:還有沒有再念呢?啊!沒念,停了!老和尚就跟我說:怎麼停了呢?不會繼續念下去?我這才懂,“停了”兩個字就是 不好,還得持續不斷。
上廣下欽老和尚是近代高僧,從年輕開始就在深山坐禪、念佛,不吃飯,只吃少許水果,被大眾譽稱為水果師;那時正在高雄傳戒(因預知時至而廣開方便門辦大法 會,讓大眾皈依佛門),老和尚要我去皈依上廣下欽老和尚。我皈依後就在家裏看經學習、作功課:誦《地藏經》《金剛經》《法華經》《大悲咒》等。那時候還不 懂拜懺。因為法上的因緣都是有次第的,必須做到一個程度才會再進升上一層。
☆《地藏法門 次第修法是:持名、念經 拜懺、持咒》
再談談地藏法門該怎麼修、包含那些?地藏法門有三部經:《地藏經》、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、《十輪經》。若要修方便法,就先持名,持地藏菩薩名號;再誦《地 藏經》,還有拜地藏懺,或者是占察懺。還有一層是什麼?是持咒。持咒不管在哪個法門裏都屬於高層次的。這都是地藏法門。持名只是念佛、念菩薩名號。持名之 外呢?每個菩薩都為我們給一個咒或是心咒,這個心咒比名號所含的意思更多,得拜得了懺以後才持得了咒。這也是一種「次第」。一般來講,不管什麼法門、什麼 宗派都一樣,在學習上都是先持名,這才誦得下經,否則翻開經本不是打瞌睡就是起煩惱。等持一段地藏菩薩名號後,累積一段因緣後再誦經,《地藏經》才誦得下 去。而念經念一段時間後,也許就有人指點因緣去拜懺;拜地藏懺是很殊勝的,效果很好,力量不可思議。增進到拜懺後,動禪、靜禪都增進了,再來就可以持咒 了。地藏法門的咒有哪些?地藏菩薩心咒、滅定業真言【學習】推薦有緣人虔誦: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(威力大得不得了,附幾則超級感應)http://www.folou.com/thread-127903-1-1.html等。
☆ 《修學學法門秘訣:在於不間斷》
不管你修哪個法門,給大家一個秘訣,就是「不斷」:不要中斷。你可以少,但不能斷。如果你每天給自己規定念一部《地藏經》,但是有時候有事緣或特別狀況, 這一部經念不下來怎麼辦?答案是念一卷也行,甚至於只念一品也都不能斷。這個方法可以使你的菩提心、法種子一直有營養灌溉著,不讓它今天曬太陽,明天又沒 水;這是打比方說,意思就是不能斷。就像《地藏經》上說,十齋日時每天持一部《地藏經》,一個月不是持十部嗎?那麼如果你把這十部經的因緣分成每天都持, 今天上卷、明天中卷、後天下卷,一個月不也是十部了嗎?這兩者的利益功德、因緣順境比較來說,每天都持的要好些。所以鼓勵大家不管你是怎麼修、有什麼緣、 什麼情況,地藏菩薩在你心中;時時不忘、念念不離,你心中的正念就在。地藏菩薩入我、我入地藏菩薩。也可以說,你就是地藏菩薩分身。以前我無論走到哪,弘 揚地藏法門時我都和大家講:不要妄自菲薄。我們每一位專修地藏法門的人,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,每一位都是。你不要想:我念念幾句地藏菩薩能有什麼功德因 緣?這些都不想最好。就像以前梁武帝問達摩祖師:我建塔建廟有沒有功德?祖師說:沒有功德。這就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做「著相佈施」,而「不著相佈施法」才是最上的功德。同樣,有人問說:“念經念佛有多大功德?”其實你每念一句地藏菩薩聖號,都會因地藏菩薩願力的加持而得到很大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☆《萬佛聖城的修學介紹》
我們萬佛聖城裏有很多人,都有些特殊的因緣來到道場,跟著師父學習,或發心出家。包括有許多小沙彌,有的六歲就出家了,因為他有善根,過去世就是出家人, 曾發的願也是要和師父出家,所以師父恩准他出家學習。不僅有六歲的,還有八歲、十二、三歲的小沙彌,讓人非常法喜,還都很精進,打坐時都不蓋腿。我還勸 說:還是要蓋腿保護著,受了涼不好。因我們那兒早晚溫差大、多變。那裏的小沙彌善根很好,各有專修經、論,那就是宿世的法種子根基。藉我們現在比方說,就 如電腦裏的記憶體,它早就儲存著這些法種子,所以今生遇緣再把這些調出來重新復習也不是難事。小沙彌修學很精進,大法師們也都是日常早午晚三堂課,一堂都 不能缺,還有自己的專修。師 父殷切鼓勵我們深入經藏,要求出家人還需要會背幾部經典,尤其楞嚴咒更要會背誦。這是日常早課之一,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大咒,是《楞嚴經》的精華。如果在 座中有人沒看過也不會念這個楞嚴咒,也別著急,咱一步一步來。在學習上我們能以地藏法門為主,法上就會逐步增進沒有問題。萬佛聖城的規矩是很嚴的。嚴持戒 律,六大宗旨,還有師父的要求,讓我們能深入經藏,開大智慧。大家都很精進。每天除了日常課誦之外,都有講經說法的學習,連在家居士都也要做到。師父要訓 練我們能講經說法,要能將師父講的義理吸收了,且有自己的瞭解融會再說講出來。要讓我們知道:我們要把自己得的法益與大家分享。
☆《福慧雙修》
八萬四千法門,法門無量,哪個法門適合我學?大家可能開始都有這個疑問。甚至於想:我喜歡經論,或喜歡教理 方面的研究,而有所選擇。可是不管你選擇什麼法門,你都得兼修地藏法門,這兼修就可以幫助大家的家庭、事業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一切順緣成就,讓你煩惱障越 來越少,堅固心越來越強,佛法道業越來越穩。事業上、家庭上一切障緣都能除,能安心才能夠精進,才能開智慧。這在法緣增上是很重要的關鍵。所以說要積福、 積緣、積慧,我們要福慧雙修。光修福不修慧,大象掛瓔珞;光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。我們修學佛法,就要福慧雙修。那什麼法門最合適?地藏法門!──福具 足圓滿,慧具足圓滿。只有福慧雙修才能安身安心,繼續增進,這是地藏法門的殊勝。我呢,借著這個因緣把我看到的、積累的經驗跟大家分享,相信我們大家一路精進,會更穩固更有信心。
☆《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以及回向的法效應用》
下面我再講幾個問題。我先鼓勵大家,要學著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。時間因緣不要急。今天聽到了、一曆耳根,種個不滅的善根。至於這容不容易學、什麼時候才能學會?你都不要想這些事。這也是地藏菩薩的因緣讓各位得到的。
我給大家再結一個法緣:傳大家這個悉曇原文、原音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。我們念的這悉曇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,外面沒有,平常也都聽不到 的,我們今天就學會。地藏法門我剛才講了這些,再給大家復習一下:先是持地藏菩薩名號,再者就是持悉曇音的地藏菩薩心咒以及滅定業真言。不是強迫大家,只 是告訴你這是一個方法。至於怎麼運用?就要隨個人因緣,是要慢慢累積下來的。這些累積是不落空的, 《地藏經》上就有:所積福業一沙一塵都不會落空的。再給大家總結一個重點:當有狀況或有障礙的時候,要用這個一天一萬聲的持誦地藏聖號,這是最快的方法。 平日可以一天一千遍,作為日常的功課,每天都堅持來作。當有特殊事障時,可以一天一萬,十萬遍持完做個專會向。這樣事緣、障緣、任何想成就的事、想成就的 因緣等,都能具足圓滿。這是給大家的一個便捷方法。十天之內要念完十萬遍,十天不行就二十天;最多不能超過三十天,超過三十天的效果就像你把一杯濃汁妙藥 用水沖淡了似的,明白嗎?
☆《如何發心?》
下面給大家講講慈濟功德會。
這個功德會是臺灣的證嚴法師創辦的。法師年輕時家境蠻苦的,是養母養她,生母沒有因緣跟她在一起。在出家因緣的增上緣上,看到人病死,有人生小孩因為沒有 錢被醫院裏的人抬出去就死了。法師看到這些就心發大憐憫、發大願:以後要救助這些貧苦人,有病的得醫療、窮的能得接濟。所以這個慈濟功德會到現在世界有 名,哪個國家有危難,第一個趕到現場的都是慈濟志工。證嚴法師在臺灣是非常受人尊敬的。看似弱不禁風的身體,可是毅力之強讓眾人敬服,感召很多大眾。慈濟 功德會剛開始就只有幾位老菩薩,把菜錢放在竹桶裏存著,一天一毛、五毛、一塊、兩塊。這是為什麼?法師不讓你一次把錢掏出來,就是讓你發心,先有個起念說我這一塊錢是為了幫助受苦人省下來的,這樣你就種了一個善根種子在裏面,這個種子每天都在生長、成就。所以發心很重要,你每天都有善心在那裏發芽醞釀。老 法師非常受人敬仰,帶領功德會會員們出資建了一所很大很好的醫院,幫助那些貧苦的人,施貧濟醫做好事。我還沒到萬佛城之前,過農曆年的時候我也去了慈濟精 舍。那時醫院放假,法師難得清閒;我那時一心念地藏菩薩,心無雜念,法師就在旁邊看著我們在那插花佈置道場,感覺因緣很殊勝。在我第一次見到證嚴法師就頂 禮三拜說:“法師,您在我心目中就是觀世音菩薩。”法師也受了我三拜。一整天在法師旁邊,身心清靜什麼問題都沒有,妄念也打不起來。師姐就問我,這麼好的 機會,你怎麼不問問題呢?我說:有什麼好問的!該做的我都知道,只是不一定做得到而已。
☆《為甚麼做不到?》
發心學習想作功課卻不一定做得到,這問題在哪呢?。後來有因緣,我解了這個問題。其中的道理是:因為我們在 佛法裏做的點點滴滴都是功德因緣,但是我們盛功德的這個器皿有漏洞!──我們現在都還在學習中,還沒修到「無漏」這種程度,所以漏洞多,做的功德還不如漏 的快。你今天肯發心做了一點,可是你明天太放逸,又漏了很多;如果你後天還不繼續,還要漏得更多!隨時做,隨時漏,所以困難就比較大。發心有,學習心也 有,想做卻做不到;剛發心作些功課就來考驗,這個來找那個來請,什麼雜事障緣都來了!
☆《去除陋習 哪一個漏是最大的呢?三業中的口業》
三業中,我們貪嗔癡都有。其實我們都在學習。在持誦、持名、誦經,都有在做佛法的因緣功德,點滴都是不落空的。但為什麼它沒盛住呢?問題在哪兒呢?哪一個 漏洞最大呢?口業!當然不光只有口業是漏洞。但是口業包含的比較多:一個是出去的,一個是進來的!──不淨!口業不淨!你說出去的也不淨,由口進來的也不 淨。所以得要吃素,要你不殺生。如果還沒有茹素的也要試著只吃三淨肉,不見殺。不見血的那種叫三淨肉。
先要能吃素,再來就可以持午,也叫做持齋,在萬佛城都是這樣。這個口業問題影響學人比較重,現在知道了可以定個目標,逐漸減葷食改茹素地增進。我以前教插 花,學生很多。我都勸說他們,給方法開始吃素。因為大家的堅固心都很不容易,所以要用「增進法」,說:阿彌陀佛,今天我吃得清淨些了,少吃了一頓葷,感恩 感恩。這就是會往上加分的「增進」辦法。反之,如果做不到就減分,那麼永遠減下去,信心都失了,反而不好。所以要用加分法就比較容易做到。這口業裏包括著 殺業,千萬不要再去殺生了。這殺業是很重的。
☆《首先持戒不殺生、不食眾生肉》
我們因為還吃肉,所修福業就不得成就。所以持戒是我們學人的根本,戒是無上本。從心裏就有戒,我們就能逐漸變得更好。持戒應該不持於外相,千萬別自己持戒了,就譏笑別人沒持戒!這樣就等於又「漏」了自己的功德。要知道:能有因緣助你做到持戒,是要感恩的啊!
☆《業障是什麼?》
我問大家一個問題:什麼是業?業有善業也有惡業,都是一個個塵世種子,一個個記憶體。你的思想若成為一個不易打破的思考模式,用你自定的認知成為改變不了 的認知,如果你想到什麼就是什麼,固執、不改變,那就叫業,那就會成為你的業。如果你能突破你自己的思考模式,就會逐漸不生業識。譬如:冰化水,水結冰, 本來就是水的一體現象,煩惱、菩提也如是。就如反掌,你把它一翻轉,就不成煩惱了。就是在一念之間,把思想一轉,考慮方式一轉換,就不是業了。大家慢慢琢 磨運用吧。人們一天所造身口意的積累三業,得需要用三部地藏經去消解化了它。老和尚以前就給了這個妙法:一天若能念三遍《地藏經》,萬事順利,福慧遽增。
☆《無我相的訓練》
我這多年來修地藏法門除了法上的增進,平日做事也具足信心。這是佛法裏講的一個「大眾無畏行」。有許多人在大眾面前,心都會開始虛、沒有信心,會擔心會緊張,心裏沒了主似的。所以我常鼓勵同修們:當我們在做事時,不去想有個我在這兒。有這個我在,當然就不能專心了。萬佛聖城辦大法會三壇大戒法會,請法時,南傳、北傳將近有三十多位法師們都在,宣化師父上人坐在中間,四眾們都在大殿,由迎香儀仗排著隊來請聖,我就抬著攝像機在拍錄。
那 場面非常莊嚴肅穆,也沒有在家居士在場。我因修地藏法門的緣故,經常訓練自我,沒有這個我在的念頭,一開始是不想干擾法師眾而站在側邊拍錄影,後來有位元法 師來讓我到中間去拍,於是我就到中間去拍,不懼不畏。昨天剛巧有同修說:萬佛城的法師拍了有關師父的一些錄影帶,拿給我看。我說:好可惜,我那時沒想我會 出萬佛城,都沒有另留一套帶出來。我在城裏志願作錄音室裏整理影音的工作,那時拍了好多有關師父的資料。當時確實一心想著是要跟著師父出家的,還做好了出 家的衣服。去美國萬佛城依止師父上人學習之前,我從沒想過要去美國,在那裏也沒有親戚朋友。只是在我修地藏法門的時候,地藏菩薩給我的感應示現,讓我知道 我將來會遠在國外。剛開始修,一天一萬念的時候,非常殊勝,有很多感應。還有一句話,記得宣化師父常說:沒有感有感應就是最大的感應 為什麼?因為你不求 感應。剛開始學佛時你會有一個求感應的心、求的心,但是後來這求的心也沒了,這就是平常心的道場,非常的自在。
☆《除障時得加速為一天內念地藏經三部;或是拜地藏懺》
綜合以上所述的幾個典故,說的是:
一、有障礙、有狀況時,三部《地藏經》。
二、我相粗重,需再增進道心時,怎麼辦?
弘一大師也曾教化:我們要兼修地藏法門,拜地藏懺。尤其是出家眾,需以地藏法門為淨業資糧。我深知因為大家的因緣及法上的層次程度不同,在這兒不是勉強大家能及時都做到。但是得要知道這是個最好的方法而能朝目標增進, 如:我們有個同修特別歡喜念《地藏經》,一天可以念到 2 至 3 部;我進而勉勵他:可以加拜地藏懺會更好,可是他仍執著於只念地藏經。最後他從念經進步到能拜懺,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、歷程,方悟得地藏懺的利益更大。所 以拜懺也不是容易的,我們都先將方法給大家,而利益則是說不完的。
☆《拜懺的好處以及應用於生活中》
拜懺為什麼比較好呢 因為念經、拜懺有經 文、懺文,知因達果,知懺悔,知道要止惡防非,這些你都知道了,就可以不再造作,開我們智慧。而地藏懺是懺悔過去所造諸惡業,不只是懺自己所作,也能發廣 大心為大眾懺,為自性眾生懺,因為其內有這懺悔文的含意。當你拜佛時,不易克制紛飛的妄念不得力時,就可以拜地藏懺,跟著懺文的文意去修正。一發心就有法 效得到。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要去沐浴、淨身,身體洗乾淨了,那神聖的心靈呢?用什麼方法清淨?所以拜懺就像我們每天要沐浴身心一樣的自然且需要,從拜懺中 得到生活以及道業上的增進,將佛法實用於生活中得到法喜充滿。這也有個實例:在美國生活的節奏很快,同修們都很不容易,壓力都很大;每個人知識、學歷都很 高(若不是有點兒學歷、能力的也去不了美國),所以也很難度,「所知見」特別重。當碰到事障來找了,教了他們化解方法之後,得到益處了這才相信。這 幾年來,全球的經濟都不好,尤其是美國更嚴重,失業的人很多。遇到已經失業的同修,我就勸說:某某,當你拜滿 108 部地藏懺之前,一定找得到工作;或某某,你可能 108 部還不夠,還得再多加一些。我怎麼能知道?地藏菩薩讓我知道。而地藏法門也讓大家都受益了。現在世界變異太大,災難太多。因此我們更要加緊好好修學,起碼 要將自己穩住,在共業中改造別業。所以特別鼓勵大家多拜懺,當碰到特別因緣時,拜地藏懺是最為快速達到除障化解的效果。這些修地藏法門的利益我特別與大家分享,希望大家都得到法益。
☆《弘揚地藏法門》
我一向鼓勵大家修地藏法門弘揚地藏精神,各人自己先得到法益,也希望親朋好友自家眷屬都得到法益。所以能弘揚地藏法門,也比只自己修地藏法門的功效還要 好。功德利益這都是相輔相成的;我們弘揚地藏法門,就是多成就一位分身菩薩出現于世。所以這裏的竅門是讓大家來學習,舉一反三的。當然弘揚地藏法門並不只 是說說這麽簡單。首先,自己得要先做好,得到法益,才有力量進而幫助大家也得到法益。這樣一傳十、十傳百,繼續延傳下去。
不管你修哪個法門,給大家一個秘訣,就是「不斷」:不要中斷。你可以少,但不能斷。如果你每天給自己規定念一部《地藏經》,但是有時候有事緣或特別狀況, 這一部經念不下來怎麼辦?答案是念一卷也行,甚至於只念一品也都不能斷。這個方法可以使你的菩提心、法種子一直有營養灌溉著,不讓它今天曬太陽,明天又沒 水;這是打比方說,意思就是不能斷。就像《地藏經》上說,十齋日時每天持一部《地藏經》,一個月不是持十部嗎?那麼如果你把這十部經的因緣分成每天都持, 今天上卷、明天中卷、後天下卷,一個月不也是十部了嗎?這兩者的利益功德、因緣順境比較來說,每天都持的要好些。所以鼓勵大家不管你是怎麼修、有什麼緣、 什麼情況,地藏菩薩在你心中;時時不忘、念念不離,你心中的正念就在。地藏菩薩入我、我入地藏菩薩。也可以說,你就是地藏菩薩分身。以前我無論走到哪,弘 揚地藏法門時我都和大家講:不要妄自菲薄。我們每一位專修地藏法門的人,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,每一位都是。你不要想:我念念幾句地藏菩薩能有什麼功德因 緣?這些都不想最好。就像以前梁武帝問達摩祖師:我建塔建廟有沒有功德?祖師說:沒有功德。這就是要告誡我們不要做「著相佈施」,而「不著相佈施法」才是最上的功德。同樣,有人問說:“念經念佛有多大功德?”其實你每念一句地藏菩薩聖號,都會因地藏菩薩願力的加持而得到很大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Thursday, September 2, 2010
十齋日
十個行持八齋戒的好日子,即每月之一日、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、十八日、二十三日、二十四日、二十八日、二十九日、三十日。据地藏經說,以上十日是諸罪結集定其輕重的日子,若人能於此十齋日對著佛菩薩的聖像讀誦地藏經一遍,則東西南北百由旬內,無諸災難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